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德國也是歐盟第4大士多啤梨(草莓)生產國,但大部分生產的士多啤梨都用來付應新鮮食用的需求,僅小部分用來加工或急凍,故需大量進口急凍士多啤梨,令德國成為歐洲最大急凍士多啤梨消耗國,當中波蘭和中國是主要來源地。
德國對進口食品審查嚴格,要通過多重關卡,堪稱歐盟最嚴,而歐盟數年前曾指中國傾銷急凍士多啤梨而徵收重關稅,一度打擊行業發展。
消耗冠全歐 多中國貨
德國人愛吃士多啤梨,以2009年為例一年便吃掉7.1萬噸急凍士多啤梨,從波蘭及中國等國家進口急凍士多啤梨便花了6800萬歐元,是歐盟之最,兩國產品比例佔德國總進口量52%。在2005至2009年期間,平均每年進口急凍士多啤梨的金額增加2.9%。但其實德國本身是歐盟第4大士多啤梨生產國,2010年的產量多達14萬噸,但主要都用來即食,僅2至8%作加工或急凍。
中國在2005至2009年期間輸出急凍士多啤梨到德國的數量增幅達25%,歐盟委員會在2006年曾指中國傾銷急凍士多啤梨而徵收重關稅,臨時關稅一度高達34.2%,最後要設立最低入口價及固定關稅才作罷。
今次中毒事件令外界驚訝之處,是德國本身對進口食品審查嚴格,要有漏網之魚並非易事。若歐盟成員國以外國家的食品要輸入德國,除了在歐盟邊境按照有關規定檢疫之外,到進入德國前要再次檢疫。
另外,德國亦有嚴格的食品標籤法,包裝上須標明生產商、產地、生產日期、等等,追溯制度健全,一旦進口食品出現問題,便可以停止有毒食品在市面流通,故今次中毒事件導致逾萬人受影響,令外界認為德國在食品監管存在隱憂。
明報記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