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1個月,開發商的拿地熱情和民眾排隊搶樓的新聞,讓內地房地產市場多了不少話題,但北京、杭州等一線城市住房成交量下降一成至二成的數據,顯示「金九」成色不足的事實。在十八大召開前最後1個月,官員們料維持現有調控力度以求平穩過渡,在這種情况下,「銀十」最終也極有可能會打水漂。
二三線城市房價疲態漸顯
進入下半年來,「回暖」一直是內地樓市的關鍵詞彙。在前5個月始終保持在個位數的情况下,內地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在7月份飈升至50個。雖然8月份,房價環比上漲城市數量有所下降,但依然維持在雙位數。但須注意,統計局上述結論源於對70個大中城市房價信息的統計,這70個城市住房的銷售面積在全國的佔比僅為30%,銷售金額的佔比也只是在40%左右。
事實上,相比京津滬等城市依然存在的房價上漲壓力,內地一些小城市的樓市已經顯現出泡沫,內蒙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區幾近崩盤的樓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一些市、縣一級的城市,房價的疲態更為明顯,有些開發商為了避免手中的地閒置,甚至聘用農民搞起了種植。
換班完成前 調控難出現
一二線城市樓市冰火二重天的景象,說明中國樓市調控已經走到了一個變化的節點。一方面,行政性的限購需要由房產稅等更具長期效應的政策來替代,另一方面,對全國一概而論的調控要求,也應更換為適情况而定的分類指導。
不過,要進行政策「換班」,難免產生真空期,在各方高度緊繃的情况下,調控出現的任何短暫鬆動,都極可能給市場以強烈的心理暗示,導致房價迅猛反彈,繼而讓後續政策失去效果。考慮到十八大臨近,未來一段時間內地對樓市的調控料繼續「齊步走」。
在政治因素外,市場的條件也決定了調控政策暫無「換班」可能。從抑制投資需求角度講,雖然官方近來頻繁就房產稅放話,但要把試點推向全國,絕不是一個短期過程。從增加供給角度看,2010年開始大規模開始興建的保障房到2013、2014年才能大批量入市。在這種情况下,限購等行政手段料將繼續延續一段較長的時間。
各地調控力度料不降反升
有市場人士表示,內地樓市下半年之所以顯現出暖意,主要是源於利率下調和調控新政真空等因素對剛需者心理的影響。進入第4季度後,各方面都將愈來愈「緊」,在「金九」成色不足後,「銀十」可能更讓人失望。政府方面,為完成房價控制年度目標,各地有可能繼續加大踩煞車的力度。這一點從9月中旬,北京叫停10宗土地出讓、廣州限售高端住宅等事件上已經可以看出端倪;在銀行方面,臨近年末,伴隨着可貸額度逐漸趨緊,其對房貸的支持和優惠力度也將減弱。
從十一長假的情况看,各地樓市均尚未顯現出明顯回暖態勢。如果「金九銀十」最終落空,開發商們可能將被迫改變近來「無降價、無促銷」的硬抗政策,重走以價換量的道路。
馮其十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