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西班牙華商呻 政府巧立名目搵錢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10日 21:35
2012年10月10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西班牙政府為救正處於水深火熱的經濟,要透過緊縮開支政策,削減國家預算,才能滿足歐盟的要求 。然而,緊縮的背後亦免不了「開源」,有在當地經營餐館的華商慨嘆,政府「莫財」便向小商戶開刀。再加上經濟環境差,失業率又高企,令生意大不如前。


衛生消防檢查變嚴格

「西班牙政府沒錢,為了要收錢,有些方面過分了。」來自上海的陳先生,在巴塞隆拿市北的Navas開日本餐廳。他指出,經營了20多年,以前基本上不管衛生及消防檢查,現在政府開始嚴格起來,查「黑工」的次數亦更多,若設備不及格或被發現聘用黑工,就會被罰款。


他表示,自己花費4萬至5萬歐元去更換消防設備及煙囪,猶幸「底子」夠厚,但其他生意較差的同行,就要承受很大壓力。尤其是近年多了中國移民,買入一些較舊的餐館或酒吧,結果還未開始回本,便要再投入更多資本。「我也明白新法例修訂了,有必要按規矩辦事。不過現在經濟差,要付這麼一大筆錢是很困難的。」


經濟不景氣,餐飲業自然受累,即使陳先生有一批熟客,但生意仍然受到影響。「客人來的次數及每餐消費都減少了,但舖租、食材等成本卻固定,賺錢自然比以前少。」1989年9月移民到西班牙的陳先生,見盡當地經濟盛衰起跌,他估計西班牙不會長期衰退下去,「巴塞隆拿天氣好,是塊風水寶地,但這3、4年間還是很困難。」


中餐廳做爛轉營日式料理

「民以食為天」向來是中國人的傳統,因此不少華人移居到外地後,稍有資本的均會經營中餐館,陳先生自然亦走這條舊路。不過,他當年看到中餐館只有沒落一途,「當時西班牙的中餐館,食品多是炒飯、炒麵,沒有什麼技術可言,最慘是店太多,質素又參差,把中餐的市場做爛了。」


於是,他在1996年毅然轉型為當時罕見的日本餐廳,更由零開始重新學習。辛苦地捱了兩年後,碰巧當地鼓吹健康飲食,加上有一位熟客是電視明星,並替他宣傳餐館,結果門庭若市。「那4、5年真係很賺錢,基本上以後的生活也不愁衣食。」離鄉別井多年,陳先生笑言,當年留在中國發展的機會,可能也很好。至於現在回去與否,則看兩名子女的意願是去是留。


(西班牙直擊)

明報記者 岑梽豪 巴塞隆拿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