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一手豪宅拆招避千萬印花稅長青網文章

2012年10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0月30日 06:35
2012年10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推出買家印花稅(BSD)遏抑樓市不足一周,已有發展商覷準漏洞拆招,代理消息指跑馬地豪宅The Hampton的發展商「資本策略」,將一手單位注入新公司持有,並以公司買賣形式放售,也即可迴避BSD。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成員涂謹申認為,政府稍後才提交修例草案予立法會審議,應研究堵塞各種避稅漏洞。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說,新措施實施後若情况有變化,到審議草案時可再修改。


本報昨晚未能聯絡上資本策略。


跑馬地豪宅單位注新公司

本身是《2010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主席的涂謹申指出,早於前年修例確立額外印花稅(SSD)時,政府已得知只要透過公司股權轉讓就可避稅的漏洞,當時委員會曾研究不同招數的避稅方法,如港人將持有物業轉按給內地人,而非銀行,向內地人還按揭,只要其後斷供,內地人即可收樓,變相擁有物業業權而毋須繳付任何稅款。他認為,政府稍後提交修例草案,立法會須仔細研究是否需要堵塞其他避稅漏洞。


相信為市場上首個「見招拆招」的項目,為資本策略旗下的跑馬地豪宅The Hampton,昨晚市場消息指出,發展商已為餘下兩個貨尾單位各自注入一間全新公司,買家可以公司轉讓形式購入單位,即使是海外買家,仍可豁免樓價15%的BSD及額外印花稅,以其中一個單位放售價9300萬元計,所涉BSD高達1395萬元。


深灣新盤公司轉讓免蝕

稅局網頁資料顯示,相聯法人團體之間轉讓住宅物業,可獲豁免BSD;也即發展商開設一間新公司持有物業,這次轉讓就毋須支付BSD,若其後持有物業的新公司再轉售給新買家,因有關成交毋須在土地註冊處登記,政府亦較難追討BSD。


事實上,過去政府推出SSD,已有不少炒家以公司轉讓形式避稅,新近一宗個案為去年推售的香港仔新盤深灣9號,8座低層B室於辣招前以公司轉讓形式轉手,成交價3200萬,原業主於去年10月以2928萬購入,現帳面獲利272萬,扣除釐印及其他費用後仍賺約116萬,但若買家不是以公司轉讓形式出售,則要多付160萬SSD,即時由賺變蝕。


運房局解釋出招三現象

另外,運輸及房屋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解釋推出新措施背後的3個市况現象,其中因資金過剩及低利率帶動樓市熾熱發展,今年1至9月的整體物業價格,較去年底上升了20%,較97年高峰期高出26%,中小型單位升幅高於大單位;與此同時,市民置業供款與收入比例卻不斷上升,差餉估價署數字顯示已由09年的38.2%,升至今年第三季的50%(見表),若利率上升3%,供款比例估計會再升至65%。


運房局長張炳良昨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電話訪問,重申新推出的兩項平穩樓市措施,希望針對性打擊短炒活動,本地及海外註冊公司都須繳付額印稅,是一視同仁做法,否則就會造成漏洞,非本地居民可以透過股份轉讓,持有本地公司炒樓,若政府要追查,涉及行政成本甚高,加上未必一定收效,另外若新措施只針對海外公司,有可能牴觸公平貿易原則。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