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知慳識儉﹕回收舊冷 織巾送暖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04日 20:35
2012年11月04日 20: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秋意漸濃,冬衣開始出動,翻出衣物換季,瞄到衣櫥裏的一個紙袋中,擱着數年前做了一半的作業。


每年都誓神劈願,今年定必將之完成,然而年復年,春去秋來,織了一半的頸巾,仍然靜靜的躺在衣櫃。


是愛心手織頸巾跟不上時代快速的步伐,還是人太懶?

忙是永恆的藉口,既然了解到自己永無完成的一日,不如將它連同其餘毛冷捐出,讓公公婆婆們過一個溫暖冬天。


網上織女團

Pinky與Andy是facebook群組「oh yes IT's FREE!!!」會員,自從有了這個網上平台,不少人自發聚在一起,想出各種辦法減少浪費,重新運用各種資源,如早前報道過的project free space包底清場行動(免費提供倉庫空間,供會員儲存沒用的物品,讓人前來尋寶),最近便讓發起人之一Kelvin迫爆倉。Pinky發起的「收集毛冷、編織頸巾送暖團」行動,也利用了此平台徵收各人家中沒用的毛冷,重新編派予有心人,幫忙編織成頸巾。


Pinky做這件事不為自己,她覺得「oh yes IT's FREE!!!」有意義,見這麼多人徵求物品,便試試,「我希望能夠幫助區內的老人家,觀塘有很多獨居老人,要是我能夠幫助的話,何不做少少事,帶給他們一點溫暖?」她本來只打算就一己之力,收集一些毛冷自己着手織成頸巾送予公公婆婆,沒料到其他人亦有興趣加入做「織女」,現在的「織女團」已升至百多位。


fb號召百人 分區「生產」

這儼然是一整條工廠生產線,但有了人力,亦要有物力,Pinky發動了住在不同地區的「織女」,在各區收集毛冷,再作分派,避免越區運作,Andy分享:「編織的快慢,取走的毛冷數量不拘,按她們各人的時間而自行決定。有位住在天水圍的『織女』因要照顧小孩,不方便外出取冷,住附近的『織女』便上門將毛冷交給她,令這位『織女』十分感動。」不認識的人因為一件好事而相聚,不計較付出,亦可以發揮各人編織的所長,好處多多,難怪活動極之成功。活動進行了兩個月,目前已收集了過百的毛冷,織好的頸巾亦有70條,Pinky報告:「11月24日,我們相約了一個老人中心,安排派發頸巾的活動。」


半製成頸巾 連冷針送來

對收集回來的毛冷,我充滿好奇,細問Pinky,她坦言:「真的頗浪費,有些人的頸巾織到一半,便沒耐性,放棄了,捐來的冷,大部分織了一半,或開了頭數行,連着冷針一起送來。」另一些情况是,毛冷款式或顏色不再流行,又買新的,Andy猜想:「捐毛冷的人或者覺得自己不專業,速度慢,做了一半便沒時間,或興趣減淡了,才擱在一邊。」3分鐘熱度的道理,一個字咁淺,然而卻使某些資源成為廢物,Pinky成了中間人,重新分配:「我將你唔要嘅嘢,畀有需要嘅人去用。」Andy慨嘆:「現今社會對老人的福利,常常要經過漫長的討論才實行。其實小市民很容易了解老人家需要。冬天來到需要保暖,頸巾是男女合用的,在oh yes裏徵回來,又能廢物利用,不如索性動手做。」


Pinky的活動其實亦引來不少人捐出頸巾,不過多是機織的現成品,她亦先收集起來再處理:「我始終希望公公婆婆收到的頸巾,會是溫暖牌。老人家收到有心意做的嘢,會更開心,不止是送餅乾、米粉。」


fb群組:「Oh yes IT's FREE!!! - 收集毛冷、編織頸巾送暖團」

織女的條件

網上號召的「織女」多是媽媽級女性,亦有OL。「織女」們第一次碰面,是由八爪魚老師開班教織蝴蝶巾,Pinky解釋:「其實織任何款式都沒所謂,但蝴蝶巾用的冷少得多,差不多一塊冷便可完成一條,長頸巾則要3塊。對於我們四處收集而來顏色粗幼不一的情形,更加方便,亦有更大效益。」


「織女」除了織頸巾,亦有織冷帽, Pinky說:「初初想織被子,但收集回來的毛冷都很幼,不適合,被子可讓坐輪椅的公公婆婆可蓋好雙腿。」


不用快 最緊要有心

Andy亦分享:「有些人好有心機,有次我們請八爪魚老師教清洗毛冷,某位『織女』見其他人織得好靚,將自己織好的拆掉,重新織,但她擔心也許趕不及送出時間,很惆悵。我叫她慢慢織,這個活動會長期做。」


文 饒雙宜

圖 饒雙宜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