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樂施會最新《香港貧窮報告》發現,本港處於「貧窮線」下的人口達118萬,平均每6個香港人有1個貧窮;而在職貧窮戶則高達19.4萬,涉及人口為65.8萬,比率較去年微升0.7至0.8個百分點,富戶比貧窮戶的月入更高26.1倍。社福界認為,最低工資拉高了月入中位數,貧窮線隨之上移,令更多貧窮邊緣收入家庭跌入「貧窮線」內,促扶貧委員會成立津貼以助脫貧。
根據樂施會研究,在職貧窮住戶指家中最少有一人就業,但其每月入息低於全港月入中位數的一半。按今年第二季的數字顯示,全港有19.4萬個家庭處於貧窮線以下,佔全港在職住戶一成,涉及人口則達65.8萬人,佔全港11.2%,較去年的10.5%微升。
月入中位數拉高 貧窮線上移
在職貧窮住戶當中,七成屬於3至4人家庭,當中有64.5%住戶有無工作能力成員(15歲或以下,或65歲或以上)(見表)。研究又發現,本港最富裕的一成家庭(第十組別)月入中位數達88,800元,較去年升6100元;而最貧窮的一成家庭(第一組別)卻得3400元,較去年只升300元,貧富差距達26.1倍,較10年前的23.3倍大增。
貧富差距26.1倍
本港實行最低工資,在職貧窮住戶的人口卻不跌反升,中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黃洪解釋,調整工資水平有助拉高整體的住戶入息中位數,然而貧窮線亦拉高,導致一些邊緣收入家庭無法追及整體中位數升幅,加上不少在職人士屬家庭唯一支柱,以及近年出生率微升,夫婦其中一方或會放棄工作照顧幼兒,他們自然就跌落貧窮線以下。他認為,數據可考慮家庭收入與貧窮線之差距,以更準確找出最需要援助者。
扶貧委員會成員兼樂施會總裁余志穩表示,低收入住戶基於家庭結構所礙,未能受惠於最低工資從而改善生活水平。報告顯示,本港雖有達六成在職貧窮住戶,月入低於平均綜援金額,但只有一成家庭領取綜援保障。余建議政府推行「低收入家庭津貼」,向接近可領取綜援線的在職住戶,補貼其收入與綜援金差額,但不會提供其他如房屋、醫療等津貼。
樂施會倡推低收入家庭津貼
另外,報告又提及「貧窮邊緣的住戶」,即月入處於住戶月入中位數的五成至六成之間,在今年第二季有19.2萬戶,人口涉及47.8萬人。余志穩認為,有關社群較易受短期的經濟波動影響,又難以分享整體的發展成果,遂會連同上述的津貼方案向扶貧委員提出建議,並關注婦女、少數族裔等貧窮問題,以達致脫貧及防貧。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