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白貓黑貓》漫畫家:小孩對雜誌也有要求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4日 06:35
2012年11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說到新一代兒童漫畫家,不得不提2004年與方舒眉合創《白貓黑貓》系列的馬星原,原來他也曾是《兒童樂園》的小讀者。「《兒童樂園》盛行時我大約10歲,在那個年代兒童雜誌很多,如《小良友》、《小朋友》、《財叔》等,跟《兒童樂園》同一風格、同一大小的也有數本。當年我沒太多零用錢,有時跟同學『打書釘』,或到圖書館借,儲夠錢才買雜誌。記得當時《兒》售一元幾毫,算是較貴,但仍是我的選擇之一,始終畫功比較紮實。印象較深刻的有羅冠樵老師親自作畫的《小圓圓》,還有日本漫畫《叮噹》。」


馬星原笑言,小孩子對雜誌一樣有要求,「兒童樂園對我最大的影響是它那份辦兒童雜誌的精神。別以為小朋友不懂分辨,可隨隨便便。當年那麼多同類雜誌,為何最後只有《兒》生存?回想起來,它的語文的確做得很好,不用粗俗字眼,編輯和校對一絲不苟,這也成為今天我們辦漫畫的宗旨」。


努力扭轉漫畫成見

《白貓黑貓》系列的對象為6至14歲的孩子,出版期刊逾百冊,單行本系列逾十套,題材涉足甚廣。馬星原坦言相對七八十年代,現今閱讀人口下降,經營環境欠缺當年的優勢,故《白貓黑貓》須不斷改變。「漫畫系列愈來愈多元化,但理念仍然是做一些益智的書給孩子。」但馬星原怕硬銷「益智」會令讀者卻步,所以書中加入不少輕鬆幽默元素。「不想孩子太辛苦,所以想以趣味先行,讓孩子帶着看漫畫的心情閱讀,再加入益智內容,令讀者不知不覺地吸收和理解。」


家長對漫畫始終帶一點負面感覺,改變非易事,出版人兼總編輯方舒眉坦言曾遇過艱苦期。「最初一兩年經營的確較辛苦,因為家長對公仔書的印象不太好。經過幾年堅持和努力,終於聽到家長的支持聲音,由『唔好買呢啲公仔書』變成請我們多出點開心益智的書。其實漫畫真的是十分理想的媒介,因為小朋友最喜歡的就是漫畫,所以我們更要適當運用,令下一代增強閱讀興趣之餘,也對社會和人生有更全面了解。」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