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記得早在10月24日在《現金不是皇帝,現金流才是》一文提到,美國大巿在連番QE之下也漲不起來,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投資者還是擔心即將來臨的「財政懸崖」。只是,那時候巿場對「財政懸崖」的擔心統統給奧巴馬與羅姆尼美國總統大選之爭蓋掩過,相信要到大選結束之後再現形。
民心不思變 美大選結果如上屆
果然,在大選過後,這個對「財政懸崖」的擔心突然從四方八面浮現出來,短短兩天,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了430幾點,差不多在帳面上蒸發6,000億美元。其實,財政懸崖,是伯南克自創的名詞,早在2011年中開始提過,只是巿場一直都愛理不理。「財政懸崖」是說美國將於年底面臨一連串從布殊總統上任以來實施的一些稅務寬鬆即將到期的問題,另外,一些削減開支的措施也正式於2013年度開始。巿場一般認為在這兩項措施的雙重影響下,失業率會再度上升,美國經濟非但沒增長,還有可能再陷入衰退,情况非常危急。
實在,你看這次美國總統大選,花了這麼多人力物力,但是參議院維持是民主黨的地頭,眾議院依舊是共和黨對政府的影響力,總統依舊是奧巴馬。選舉一共花了60億美元的經費,相當460億港元,但結果居然與大選前差不多一點分別都沒有。現實是,美國人民今次不想變,寧願再給奧巴馬多四年。
麥當勞業績跌 環球經濟惹憂慮
上星期令我最不安的一條新聞就是全球最大快餐連鎖店麥當勞的業績。以年度計,生意額下跌了1.8%,是九年來首次。這次生意額的下跌是全球性,無論是美國,歐洲,就是連高增長地區的亞洲、中東和非洲都無一倖免。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連平價快餐店的生意額都守不住的時候,實在有點令人擔心。
相反地,美國的住宅房價,不論是大方向或從客戶最近活動的層面來看,看來真是有點改善的迹象。最近看了一個報告說,美國的146個城市區域,有120個區域的房價都上升。以年度計,於第3季,美國單一家庭的房價升了7.6%,是過住六年最快的一次,升至平均18萬美元左右,大約是150萬港元。真是世界輪流轉,相比起來,150萬在香港現今可以買到什麼樓?
美樓市有改善迹象
環球巿場現在是進入「面對現實」的時候:美國大選已過,伯南克連「無限量」買債的最後子彈也用完,美國面臨財政懸崖,中國政治班子換位,歐洲沒完沒了的財政危機。在這樣的情况下,一路在這裏鼓吹的「現金不是皇帝,現金流才是」的投資策略還是行得通,因此,所有能根據適量風險來產生現金流的的高質素的投資工具,都應該是投資者考慮側重的方向。
(本文中所述觀點為彭順德先生的個人觀點,可能與摩根大通及其附屬機構其他僱員的觀點有所不同。)
彭順德
摩根大通 私人財富管理 香港市場主管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