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逆境時,總思家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5日 11:35
2012年11月15日 1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日本,很多食店擺明是「生人勿近」,只有熟客才懂得門路。你怪他對海外訪客不夠友善,他卻認為只是做回自己。當中沒有對與錯,只有一點點lost in translation。


雖然旅遊叢書已詳列各大熱門餐廳,但沒有尋訪那些專門侍奉本地客人的食店,總有站在門外看風景的陌生感。早前在京都,在當地朋友引領下,到一間名為割烹日吉野的食店晚餐,心裏便泛起一份「我終於走進京都」的美好感覺。


該店位於市中心河原町三条,近木屋町通的一條橫街。木屋町通曾是花街柳巷,現已漸漸「從良」,夾道盡是食店居酒屋。割烹日吉野置身於其中一條小橫街,一般旅客不會找到,幸好開業40多年,憑着京都家常菜式,生意一直十分穩定。


何謂家常菜?它不是精雕細琢的懷石料理,也不是煞有介事的湯豆腐宴席,亦非一板一眼的炸豬扒套餐或壽司大拼盤,廚師只根據是日購入的新鮮魚類,炮製沒有花巧的菜式,最先是海鮮冷盤,繼而是多款刺身,然後是燒魚柳、汁煮魚頭、炸魚腩,然後以煮鮮魚剩下的魚湯煮白飯成粥狀,並混入雞蛋形成細碎黄色蛋花,再灑上葱花及紫菜,像在家中吃火鍋的風味。


壓軸的食品,有點意想不到,是以魚湯煮幼麵,再放下柚子皮碎,麵條的濃味與柚子的芳香呈強大對比,而且分量適中,吃後意猶未盡,顯得難忘。


店主日野勝利說:「以前京都人喜歡到昂貴名店,因為要充面子,現在都愛到這類家庭小店。京都人與東京人不同,出外吃飯沒有公費可出,只能自行掏腰包。」經濟不好,生活艱難,不單消費踏實起來,而且會想家,會思念家人,需要一點溫暖的慰藉,似乎是人之常情。


可惜,在風光之時,只會想到盡情揮霍,也屬人之常情。


文、圖 陳俊偉 www.chan-wai.com

協力 國泰航空

編輯 麥少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