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偉立﹕利好已見盡 非入市時機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5日 15:35
2012年11月15日 1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樓價居高不下,政府上月底終重拳出招,延長額外印花稅(SSD)期限及首度推行針對非港人的買家印花稅(BSD),辣招令市場交投一度停滯。新力量網絡理事、天駿資產管理投資總監何偉立坦言,招數令人surprise(驚訝),將新加坡3年以來循序漸進的措施一次過推出,雖然措施治標不治本,但預料能緩和樓價升幅,不致大跌。另外,何偉立指利好樓市的因素盡出,現時絕非入市好時機。


香港自2010年11月推行SSD,事隔近2年再次在行政措施上落藥,何偉立說「都估到會出招,但估唔到咁重」。事實上,新加坡才是首先推出SSD,過去3年分階段調整措施,慢慢提高稅率、持貨年期由原本的1年逐漸升至最近的4年,在去年11月再推行針對BSD,打擊境外人士或以公司名義買樓。


星3年漸進出招 港一鋪過

香港實質是跟隨新加坡的方法,但稅率不同,「過去兩年冇做嘢,只係收緊按揭」,「將新加坡過去3年做嘅嘢差唔多一拳打出嚟」,BSD的稅率甚至比新加坡重,所以港府今次出招可謂重槌,令人驚訝。


香港的GDP由2009年至今年中上升了15%,但樓價同期已倍翻;反觀新加坡GDP自2009年升10%,樓價只是升了百分之三十幾。「磚頭」反映了通脹,薪金完全追不上通脹,香港樓價飈升的主因是供不應求,2015年才有較多新供應落成,未能即時「治本」,因此要在未來3年先「治標」,在需求下手,將無謂的需求剔除,減低投機、投資的需求,使樓價升幅可緩和,預期樓市只會調整,不會大跌」,「乜都唔做,炒到購買力盡就會爆,社會仲大件事,現時令波幅細咗」。


何偉立指出,SSD對交投量有一定程度的壓力,不過今年上半年成交量仍暢旺,可見SSD非令成交低企的單一因素;另一原因是樓市升得太快,「換樓客跟唔到,根本afford(負擔)唔到換樓」,導致放盤量少了,延長SSD持貨年期進一步加深了上述影響,對成交量一定有影響。


樓價急升 港人換樓不成減供應

至於BSD,除了向境外人士徵重稅,涉及公司名義買賣亦被牽涉,何偉立認為豪宅市場尤其受影響,按常理推論,豪宅最受影響,由於內地客多買過千萬元豪宅,重稅將減低內地客入市意欲。另外,BSD間接限制公司名義買賣,但收舊樓、工廠翻新又如何呢?何表示,政府暫時未有詳盡指引,但「technically(技術上)係需要(付BSD)」,這樣或會影響供應量,與政府增加供量的目的相違背,影響正常供應。


未來供應仍短缺 宜對外國人限購

住宅需求大,間接扯高樓價,何偉立建議實施限購,單單港人每年的住宅需求量已約兩萬多個,然而,未來3年每年只有1萬多個私樓供應,連香港人的需求也未能滿足,更有外來者爭,令需求更緊張,其實外國一直有限制境外人士購買房屋,香港也可考慮仿效。


現時樓價已達歷史高峰,何偉立謂,樓市與股市同樣有周期,2003年至07年股市大幅跑贏樓市,2007年第4季是轉捩點,樓市急升至今有5年,以紅磡黃埔花園為例,呎價由5年前的4000多元升至現時的8000多元,貴的程度已返到96至97年、80至81年(以樓價相比市民收入計),即使有否辣招推出,無論自住或投資,也不是入市好時機。有論者指美國2015年前不加息,未來3年港樓市不會大跌,何直言﹕「話2015年前唔加息係廢話,只要美國有通脹,聯儲局就會加息」,息率會變,香港亦不一定完全跟美息。


勿迷信美國2015年前不加息

即使樓市持續上升已達5年,但部分買家仍高追入市,何偉立指投資者往往有「升就谷,跌就縮」的心態,樓價不斷升,他們預期會繼續升,「升幅改變人的預期,覺得佢繼續升就繼續湧入去」,「油、金、銀、銅升足12年仲要係咁追」。


何偉立指出,利好樓市因素已經出現,正如股票市場一樣,「出晒利好因素就要走,應該要離場」,利好樓市的因素如工資增長、經濟增長,這些因素現時已見頂,加上未來的供應只會比之前多,息口已經低無可低,所以「係咪減持都有得斟酌,但點都唔係要增持。」


明報記者 鄒凱婷

攝影 尹錦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