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北京學者認為,胡錦濤的「裸退」決定,打破了前任江澤民留任軍委主席兩年的先例,讓後輩領導人再不好這麼做,這比他留下的科學發展觀意義更大。但若胡想干預新一屆領導人決策,還是有其他辦法,因而老人政治不能算完全終結。
稱仍有方法干預決策
獨立歷史學者章立凡表示,胡錦濤打破了鄧小平、江澤民留下的「普通黨員兼任軍委主席」的先例,「習若還想這樣,就不好做了」。但章指出,若胡仍希望干預新一代領導人的決策,仍有其他辦法,他解釋,十八大前兩名軍委副主席和解放軍四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的調動,就是胡在給自己「上保險」,「在以往的黨代會之前都沒有見過這麼大規模的軍方高層調動」。
「華麗背影也是重要的政治資產」,章立凡說,胡「裸退」的意義,甚至大於他提出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意義不大,也沒有什麼理論創新」,但在最後時刻用這種方式支持習近平,很好地賣給習一個「人情」,屬於「政治投資」。至於是否有其他政治博弈、交換籌碼,章認為還必須等常委名單出爐後,再詳細分析。
或對民主轉型帶來變數
《炎黃春秋》雜誌社副社長吳思亦同意胡的「裸退」是制度上的進步,但也可能對中國未來的民主轉型帶來新的變數。他說,世界各國的民主轉型時期,既得利益均因擔心被清算而拒絕交權。智利軍人總統皮諾切特的平穩退位,則與他留住軍權不無關係,這令既得利益集團「既不擔心被清算,也不阻止民主憲政的轉型」。他說,留任軍委主席是中國一個現成的妥協機制,廢除後可能讓不同派別更難妥協讓步。
吳思指出,胡「裸退」對中國最終的影響,還必須取決於習的政治取向﹕若習想推行民主改革,則胡的「裸退」是清除了障礙;若習希望政治體制走回頭路,則胡的留任反而是好事。但至今,習的政治取向仍不明朗。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