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英國兩歲男童伊蘭(Elliot Eland)臉上總是掛着燦爛笑容,但這卻是父母憂慮的源頭,因為「不停笑」正是罕見基因疾病「安格曼症候群」的病徵。
影響走路平衡及說話
母親蓋爾(Gale)稱,最初發現伊蘭吃奶有問題而消瘦,經檢查後證實患有安格曼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俗稱「快樂木偶綜合症」)。她表示,伊蘭平衡力差,難以走路,而且非常淺睡,每晚可能只睡4小時。此外,伊蘭雖然聽得懂別人的話,但因不會說話而無法回應,正考慮購買iPad協助溝通。
蓋爾稱,此前一直以為伊蘭只是個愛笑的開心果,從沒想到笑臉竟是重症的病徵。伊蘭與哥哥亞歷克斯相處時,伊蘭弄痛亞歷克斯後還是只懂傻笑,擔心令亞歷克斯誤會弟弟喜歡弄傷他。不過,他們都覺得伊蘭的笑容可讓人感染快樂,激勵他們一家往前走。
安格曼症候群於1965年由英國醫生安格曼(Harry Angelman)發現。患者因神經系統易受刺激而經常大笑,其活動僵硬,平衡力欠佳,有嚴重學習障礙,需要終生受照顧,但壽命與常人無異。
影響走路平衡及說話
母親蓋爾(Gale)稱,最初發現伊蘭吃奶有問題而消瘦,經檢查後證實患有安格曼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俗稱「快樂木偶綜合症」)。她表示,伊蘭平衡力差,難以走路,而且非常淺睡,每晚可能只睡4小時。此外,伊蘭雖然聽得懂別人的話,但因不會說話而無法回應,正考慮購買iPad協助溝通。
蓋爾稱,此前一直以為伊蘭只是個愛笑的開心果,從沒想到笑臉竟是重症的病徵。伊蘭與哥哥亞歷克斯相處時,伊蘭弄痛亞歷克斯後還是只懂傻笑,擔心令亞歷克斯誤會弟弟喜歡弄傷他。不過,他們都覺得伊蘭的笑容可讓人感染快樂,激勵他們一家往前走。
安格曼症候群於1965年由英國醫生安格曼(Harry Angelman)發現。患者因神經系統易受刺激而經常大笑,其活動僵硬,平衡力欠佳,有嚴重學習障礙,需要終生受照顧,但壽命與常人無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