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消委會發現,市面上多款橄欖果渣油產品,與橄欖油的名稱標示混淆,並無列明其「果渣」成分,涉違反業界標準。消委會表示,雖然兩者營養成分相若,但價錢相差超過一倍。消委會已將調查結果交食物安全中心和海關跟進。
橄欖油貴一倍
消委會檢驗市面11款橄欖果渣油,發現5款中文標籤寫上「橄欖油」、「精煉橄欖油」等,但無列出果渣成分,另6款產品則只有英文標籤,但其零售點貨架上所列的中文名稱,同樣沒有說明是橄欖果渣油。消委會比較市面多款產品價格,每百毫升的橄欖油平均售價約為11元,每百毫升橄欖果渣油則平均約5元,兩者價格相差超過一倍。
同為食油 營養成分相若
消委會解釋,據國際橄欖理事會制訂的業界標準,橄欖油(olive oil)是純粹從橄欖樹果實提取的油脂,而橄欖果渣油(olive pomace oil)則混合了採用溶劑等方法、從果渣提取的油脂,雖然兩者同為食油、營養成分相若,但業界標準規定「橄欖果渣油」不能稱作「橄欖油」。
消委會表示,已把資料轉交食物安全中心及海關跟進,食安中心正跟進涉及懷疑違規個案,海關稱會查看產品是否附有懷疑與實際成分不符的標籤,有需要會執法。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