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北札記﹕兩岸十八大後關係難有大進展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7日 06:35
2012年11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中共十八大對兩岸政策定調後,台灣的國、民兩黨立即做出應對,國民黨派出榮譽主席吳伯雄赴大陸訪問,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則宣布着手籌組外界期待已久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兩岸互動固然充滿變數,但現階段台灣政局已定,兩岸關係恐難有重大進展。


藍營現只能旁觀

十八大閉幕,大陸完成權力交班,而台灣藍綠競爭態勢早己明朗,只要中美在亞太地區既競爭又合作的狀况持續,兩岸關係的發展路徑幾可論定。未來經濟與文化交流雖會有實質進展,但持續熟絡5年的關係必將起伏跌宕。


之所以如此,主要還是因為台灣政治形勢。馬政府與國民黨的支持度已低至無法挽回的地步,兩岸政策牌用了幾年,漸入深水區。藍營對此未能構建出新的兩岸政策遠景,面對民進黨與中共關係改善,也提不出應對之策,未來只能持續仰北京鼻息期待政策「大禮」,在政局上只能當個旁觀者,看大陸與綠營施展身手。


綠營求穩 對大陸「和而不屈」

對綠營而言,政權既已是囊中之物,就更應該沉着應對避免躁進。汲取上次總統敗選教訓,黨內團結是第一要務,而中國政策調整既以奪取政權為目標,現在政治形勢極為有利,更不能為調整政策而傷了黨內和氣。蘇貞昌提出要在各派系充分討論下形成新的中國政策,就是要以穩健的做法形成新的共識,既然如此就更難期望有何重大改變。


因此,民進黨必定是在尋求黨內最大程度團結的情况下構建新的主權論述,其主要目標已非僅用以奪取政權,而是確立未來與大陸互動的理論基礎。可以預見,新的政策仍難脫台灣「主權獨立」理念,長期民調顯示持續增長的台灣主體意識更要堅持。實務上則採取對大陸「和而不屈」姿態,以有別於藍營的兩岸政策。


對北京而言,既已降服虛弱的國民黨,現在又拉住民進黨不走激進路線,兩岸已無迫切危機,定當持續推進經濟社會一體化進程。未來台灣無論哪個黨執政,兩岸政策分量已與台美政策分量相差無幾,這個趨勢已然難逆轉。


金柚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