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鍾國斌:回流成本低 可持續發展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8日 06:35
2012年11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1980年代可說是本港製衣業的黃金時期,全盛時期製衣業人數多達數十萬,隨着工廠北移,過去不少曾是製衣廠的工廈單位,或是丟空,或是成為貨倉,甚至變成劏房。


鍾國斌指出,若工廠要回流香港,所需成本不多,因不少廠家的單位都是早年購入的自家物業,毋須擔心租金高的問題,至於衣車等工具,亦可從內地廠房回流。


鍾國斌表示,不少製衣廠都把過去的工場變成貨倉甚至空置,若要變回工場,簡單至只需將房間打通便可以,而工廈的呎租亦低至數元,對廠家來說,負擔不算太重。


可吸納新移民更新人士

工人方面,鍾國斌指出除現時一批上了年紀具技術的製衣工人,相信回流廠房亦可分別吸納新移民和更新人士。他說,在囚人士在獄內工作便是為政府制服團隊做衣服,故他們亦有基本車工知識,相信若更新後加入製衣業,亦會很快上手,又能為他們提供正常工作。


對於數目較少的訂單能否令製衣業回流及持續在港經營,鍾國斌有信心地指出,「一百幾十件的細單可以有很多!」除香港有不少設計師、小型時裝店服務小訂單,這些貨品亦可藉「香港製造」品牌,透過CEPA內銷。


設計師時袋店成訂單來源

他估計,活化後的舊中區警署,亦會有很多時裝設計師進駐,「他們也要做自家品牌,在那裏售賣衣服」,相信會是其中一個訂單來源。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