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要蛇齋餅糉 新型長者要進修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8日 06:35
2012年11月1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英文粵曲班不再適合我們,我們要求高,要向年輕人學化妝、設計髮型!」年屆七旬的朱婆婆透露了新一代長者對社區活動的創新需求。香港婦女基金會調查發現,近五成高學歷及高消費長者認為現時中心活動種類不足,近七成長者希望進修藝術文化知識,而非舊式的「蛇齋餅糉」。基金會建議,全港200多間社區中心轉型,以迎合新「型」長者。


高學歷長者 望進修文藝知識

香港婦女基金會何郭佩珍耆康中心於今年7月至8月,以問卷調查及訪問形式,訪問約500個年齡介乎50至84歲長者,了解他們對社區中心活動需求。受訪者近九成居於港島,七成以上擁初中以上學歷,三成長者每月消閒支出5000港元或以上。


近五成長者認為現時社區中心課程種類選擇不足,近八成長者望可追求藝術和文化修為,近七成長者望可學習新知識技能。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計劃主任曾玉珊指出,這批新型高齡、高學歷及高消費長者,在中年時為事業打拼,犧牲了興趣的追求,故退休後希望可進修新知識。


不過,長者反映現時社區中心多辦蛇齋餅糉,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認為應增加有文化內涵的課程,曾玉珊表示,「例如有位曾任醫院高級醫生的退休長者,指不想聽大戲,要聽Beatles;但現時仍有很多社區中心只有中秋節派月餅、食蛇羹齋宴,配合不到未來長者需要」。


退休醫生:不愛大戲愛Beatles

曾玉珊指出,調查受訪長者象徵了新一代長者高學歷、高消費能力和要求服務質素更高的特徵。年屆七旬,具中學學歷的朱婆婆直言,「學中英文、聽粵曲唔啱我哋,我哋都識中英文啦」,反而希望學習餐桌禮儀和插花等。另年屆七旬的李婆婆亦指出,「我不只是要看電視和報紙,我要求更高」,希望可學畫畫。


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章明建議全港200多間社區中心轉型,為長者提供高水平的文化活動,另政府將從獎券基金撥出9億港元改善長者中心服務和設備,迎合新「型」長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