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製衣業因成本問題在早年已北移,不少具技術的車衣工人失業,但隨着人民幣近年大幅升值等因素,廠商面對成本上漲都叫苦連天,自由黨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表示,有意把小規模訂單製衣生產回流返港,初步計劃與工聯會、職工盟轄下的製衣業社企合作,把訂單交予社企提供車衣等服務。工聯會榮譽主席陳婉嫻對建議表示驚喜,期望可盡快落實,並促請政府推政策鼓勵製衣業回流。
鍾國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計劃把製衣廠回流返港運作,因現時內地成本昂貴,舉例指內地工人工資、勞保、社保等費用,每人每月成本約4000人民幣,折算已達5000港元。隨着人民幣近年不斷升值,100元港元由數年前兌110元人民幣,至現時僅能兌約80元人民幣,「單是匯率已令成本已上升了三成!」他預料未來人民幣繼續升值,在一至兩年後兩地成本或已相若。
人幣升值 成本大增
鍾國斌指出,目前巿場上有不少生產約100件的細訂單,但因成本問題難以交由要求訂單最少要有數千件的製衣廠製造,期望在港重開約有30至50名工人的小規模製衣廠。他認為,本地製衣工人有精細技術,即使成本較高,但有「香港製造」品牌下能令買家有信心,產品價格亦可提升,在香港製作亦可節省運輸等成本。
鍾國斌表示,初期合作只能「逐項進行(j ob by j ob)」,若運作暢順,相信可吸引廠家陸續回港,他預料初期未必能賺錢、會先提供時薪工作,期望方案可落實。
或與工聯會職工盟合作
現時本港只剩下極少製衣廠,但工聯會及職工盟友好社企都設有製衣社企,與工聯會關係密切的樂群「千色服式」由製衣工人提供訂衣及改衣服務;職工盟友好的「展才基金」,則自家設計布藝產品。鍾表示,有興趣與兩社企合作,甚至表明「若他們不夠衣車,我可以免費提供,只擔心不夠工人」。
工聯會陳婉嫻表示,願意配合落實有關計劃,期望政府提供優惠以吸引廠家回流,發展香港「時裝製造業」,由本港年輕設計師的設計的產品。陳婉嫻表示,短期內會與鍾一同到「千色服式」視察環境,探討合作空間。
職工盟李卓人對此表示歡迎,他認為若廠家有信心,毋須用社企做「實驗」,因「在香港不怕請不到人」。
明報記者 何曉勤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