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共完成高層人事更替,下一步誰來主管港澳事務目前尚不得而知,但七常委在升遷路上均和香港多有交集,對港事務亦都熟稔。在「十二五」規劃首次以獨立篇章提及香港未來發展定位的背景下,中央對香港的支持料將力度更足,並更富效果。
習李挺港經驗足
香港與內地去年年底的一場「罵戰」被認為是習近平接班之前的一場小考。
兩會期間,習近平用「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表明了自己態度,並以「登高望遠」寄語香港。尤其是他「一國兩制是香港得天獨厚的發展機遇」的表述,更是被媒體解讀為其將「內地和香港合作」視為「不附加條件的默認前提」。
李克強訪港期間的「派糖」也被認為是「政策到位,續有活水」。
以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為例,李克強2011年8月在港作出承諾後,中證監4個月後就開始試點。今年4月,RQFII規模從200億增至700億,十八大期間,中證監主席郭樹清透露RQFII額度將再增2000億元。
劉雲山在掌管中宣部期間,也曾多次安排官方媒體以集中報道的形式,為內地香港的合作爭取民眾支持。
地方大員合作多
在地方工作的常委雖未曾直接負責中央對港事務,但其工作也和香港多有交集。
王岐山2006年擔任北京市長時,就曾專門利用「京港洽談會」的機會赴港取經,考察香港公共交通的發展。
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期間,王岐山亦對把香港打造成「進入內地通道」的策略有所思考。金融危機期間,他更是明確表示,「外資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就首先要登陸香港」。
張高麗與香港的淵源更為久遠,其在深圳和山東主政時,都曾率團到香港訪問。到天津後,張高麗通過擴大經貿合作,借香港之力加快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速度。
滬粵聯港情結深
在擴展合作廣度,加強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時,如何處理內地快速發展的情况下,香港民眾對自身被邊緣化的擔憂,亦成為中央對港政策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張德江和俞正聲在這方面經驗豐富。數年前,在中央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定位後,俞正聲第一時間就向香港媒體送上「定心丸」
他表示,香港和上海決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兩地是兄弟關係,可以共贏、共同發展的。
粵港之間的關係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在十八大廣東團的開放日上,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曾被香港媒體追問,粵港澳一體化的推進,是不是在同化或者是吞併香港?事實上,張德江當年在廣東主政時就曾被問起過這個問題。他當時的回答是,香港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金融、航運及資訊中心的地位不可替代。
此番朱小丹對香港媒體的回應也基本是同樣的意思,這說明中央對港政策具有較強連續性。「香港通」執政,或為內地與香港合作注入更多活水。
馮其十
習李挺港經驗足
香港與內地去年年底的一場「罵戰」被認為是習近平接班之前的一場小考。
兩會期間,習近平用「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表明了自己態度,並以「登高望遠」寄語香港。尤其是他「一國兩制是香港得天獨厚的發展機遇」的表述,更是被媒體解讀為其將「內地和香港合作」視為「不附加條件的默認前提」。
李克強訪港期間的「派糖」也被認為是「政策到位,續有活水」。
以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為例,李克強2011年8月在港作出承諾後,中證監4個月後就開始試點。今年4月,RQFII規模從200億增至700億,十八大期間,中證監主席郭樹清透露RQFII額度將再增2000億元。
劉雲山在掌管中宣部期間,也曾多次安排官方媒體以集中報道的形式,為內地香港的合作爭取民眾支持。
地方大員合作多
在地方工作的常委雖未曾直接負責中央對港事務,但其工作也和香港多有交集。
王岐山2006年擔任北京市長時,就曾專門利用「京港洽談會」的機會赴港取經,考察香港公共交通的發展。
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期間,王岐山亦對把香港打造成「進入內地通道」的策略有所思考。金融危機期間,他更是明確表示,「外資看好中國發展前景,就首先要登陸香港」。
張高麗與香港的淵源更為久遠,其在深圳和山東主政時,都曾率團到香港訪問。到天津後,張高麗通過擴大經貿合作,借香港之力加快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速度。
滬粵聯港情結深
在擴展合作廣度,加強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時,如何處理內地快速發展的情况下,香港民眾對自身被邊緣化的擔憂,亦成為中央對港政策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張德江和俞正聲在這方面經驗豐富。數年前,在中央確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定位後,俞正聲第一時間就向香港媒體送上「定心丸」
他表示,香港和上海決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兩地是兄弟關係,可以共贏、共同發展的。
粵港之間的關係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在十八大廣東團的開放日上,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曾被香港媒體追問,粵港澳一體化的推進,是不是在同化或者是吞併香港?事實上,張德江當年在廣東主政時就曾被問起過這個問題。他當時的回答是,香港在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將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其金融、航運及資訊中心的地位不可替代。
此番朱小丹對香港媒體的回應也基本是同樣的意思,這說明中央對港政策具有較強連續性。「香港通」執政,或為內地與香港合作注入更多活水。
馮其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