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新班子有望推經改長青網文章

2012年11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11月19日 06:35
2012年11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7名穿著深色西裝的男士在名字公布出來後,在大批攝錄機前走到台上,嚴肅地站着,這群人的領袖發表了講話之後,他們就就迅速退出鏡頭外。沒有握手,也沒有感謝支持者。這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介紹新一屆領導班子──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委(通常簡稱為「政治局常委」)——的方式。


多年來一直惹人談論、預測和分析的事件,竟然這樣毫無高潮地落幕,實在令人奇怪。這也突顯了現實裏中國政治的灰色和乏味,與過去幾個月人們對其改革寄予的厚望之間的巨大落差。


正如普遍預測,新一屆領導班子以習近平和李克強為首,兩人都已為接班準備了好幾年。團隊中的其他人,看起來對於經濟改革也是正面的。此外,制度上的變革,應該也有助新一屆領導班子較容易達成共識和執行政策。然而,沒有什麼證據顯示,中國共產黨在其權力交接過程的公開和透明度方面取得了大進展。


胡溫改革慢 寄望新班子改革

在中共十八大的籌備階段,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們對其新一屆領導班子寄予甚高的期望。經歷了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十年任期內的失望,在兩人即將卸任之際,北京的知識分子對於各種經濟和社會改革的建議顯得興致勃勃、情緒高漲。


在經濟增長放緩、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以及國有企業的壟斷地位愈來愈強的憂慮之中,上屆政府的成就(最明顯的是建立了一個社會安全網)受到冷待。不少中國人寄望新一屆領導班子是改革和開放的生力軍。以下就評估一下新舊領導班子在人事、制度和繼承機制三個關鍵領域交接的情况。


王岐山反腐 可謹慎樂觀

有兩個人是值得注意的。57歲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雖然晉身政治局委員,但卻未能躋身新一屆的政治局常委。汪洋傾向西方的自由主義,被廣泛視為黨的領導人中最熱中於大膽的政治改革的人。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形象,黨內最高層覺得選他出任政治局常委會過於冒險。


至於過去5年擔任副總理、主管金融和貿易工作的王岐山,則順利晉身政治局常委。但他卻被任命主持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紀委),換言之,他將會負責反腐敗的工作,而不再繼續擔任副總理。對於希望王岐山取得關鍵的經濟政策職位,以推動金融改革的人來說,這無疑是叫他們失望。


然而,從打擊貪腐和改善黨的形象來說,這卻可能是好事。王岐山是一個性格堅強、受人尊敬的「救火隊長」。他以往就曾解決過廣東的債務危機,以及協助北京市籌備2008年奧運會。


習李定決策 有利經濟改革

副總理兼李克強在經濟政策上的主要副手,看來很可能會是張高麗,他近年都在港口城市天津主政。張高麗在經濟方面的往績好壞參半。以往在廣東省工作時,他贏得了支持市場開放政策的名聲。但在天津時,他卻主導了依靠大舉借貸來推動投資。


不過,由於決策的方向會由習近平和李克強兩名最高領導人決定,政治局常委人選看來仍然可能對必要的經濟改革有利,例如支持民營企業,整頓金融體系以及促進城市化等等。整體結論是:審慎樂觀。


制度:降常委人數 利決策效率

可以說,這比個別領導人的性格更加重要,是讓賴以決策的制度。新一屆政治局常委由7人組成,少於過去十年的9人。這個較精簡的決策機構今年來已經盛傳多時,被外間認為有助更快地達成共識。由於習近平同時被任命為黨總書記及中央軍委會主席,他將會有較大的自由度去決定外交和軍事政策。


反觀胡錦濤在國家主席任期的最初兩年,還要與上任的江澤民共事,因為後者繼續擔任了中央軍委會主席兩年之久。在國家安全事務和曝光方面,江澤民猶如太上皇。在以往的政治局常委中,他有安插自己的人馬,現時在政治局中仍然有。


政治局常委制度的改變,或許會有助推行戶籍制度改革。現時的戶籍制度限制了國民遷徙和城市化的進度。由於戶籍制度屬於公共安全事務之下,故以往一直不願放寬控制。


法政退場 戶籍制度有望改革

但是,制定經濟政策的領導人,特別是李克強,現在都認為,城市化不會引致社會動盪,反而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在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中,經濟決策者的地位高於負責公共安全事務者,自然有利在這一重要領域推動改革。結論是:非常正面。


在獨裁國家之中,中國可說是極不尋常的,因為它已經多次和平地進行權力交接。可是,在選擇最高領導人時,仍然缺乏透明度和公眾賦予的合法性。這意味着,中國的政治體制仍然是一個危險源頭。原則上,中國領導層的人事變動是難以預測的,因為他們是在完全保密、只有全國最有權力的數十個人的參與下決定的。


今年9月,習近平突然從公眾視野中神秘地消失了兩個星期。在此期間,有關他的健康傳言滿天飛,突顯了中國這種權力交接安排的脆弱性。據說,中共黨內的精英一共花了十年時間操作,才達成共識同意讓習近平出任黨總書記。


可是,若習近平明天不幸被一輛公交車撞倒,這種微妙的共識就會隨他而消失。也不清楚屆時黨內能否很快地選出新的領導人。(當然,中共最高層實際上可能也有這樣的應變計劃。但問題是,除了這個小圈子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


再者,黨內似乎仍未能就習近平之後的領導班子達成共識──在新一屆政治局常委中,所有成員到了2022年都已屆退任之齡,習近平和李克強屆時亦已完成了兩屆任期。


在再新一輩的領導人中,還沒有明確的人選能夠在十年後接習近平和李克強的班。因此,我們將不得不等到2017年召開的十九大,才能看到習李的疑似繼任人亮相。承傳問題的結論仍是負面。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 研究部主管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