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近月一改前朝作風,大灑金錢在報章及電子傳媒為未通過的政策宣傳。有學者分析,政府此策將令市民反感,很大程度幫倒忙,認為政府動員支持者發言撐政策效用會更大;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則歸咎傳媒,認為若非傳媒無將政府的信息「完全報道」,政府就毋須賣廣告。
羅范椒芬昨晚出席「三十會」活動時指出,目前對政府信息的報道「不全面及不明顯」,政府困擾下才要為政策賣廣告。行會成員張震遠亦認為,用大氣電波宣傳政策並無問題,不擔心會造成不公或影響言論及新聞自由。
API銷爭議政策「夾硬來」
對於政府近期大賣廣告,公共事務顧問盧子健質疑,梁班子如患有「自我委屈情意結」,以為傳媒故意不讓其觀點出街,但其實目前政府發言的空間已很大,「每個周末個個電台都在訪問官員,鋪天蓋地力銷自己觀點,我覺得已太多太悶!政府覺得媒體不報道,可有反省是自己的理據不讓人信服呢?」
他又分析,政府利用電子傳媒免費公共資訊時段(API)介紹具爭議政策,會令人覺得政府「夾硬來」;在報章登字海廣告推銷中學減派方案,效用亦不知有多大。他認為,政府登廣告難以爭取外界支持,倒不如動員支持者發言或公共討論,說服力及公信力會更大。
專家:應動員支持者發言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蘇鑰機亦指出,政府可能有感控制不了傳媒的報道,或覺得報道「不合心水」,才決定用API宣傳未獲通過的方案,但擔心此舉會令市民反感,弄巧反拙。
前公務員事務局王永平亦認為,政府近期播的已是「政治廣告」,而非「政府宣傳短片」,認為此舉會帶來不公,因政府未有讓反對派同時賣「政治廣告」。
對於中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說要加入「參與輿論戰鼓動民意 」,王永平批評,各地政府均是「了解、掌握和分析」民意,邵善波卻要「監察」和「爭奪」民意,質疑這事「民主國家一人一票選出來都一定不會這樣做」。
王永平:賣政治廣告不公
王又說,近期政府面對的不是「捱打」的問題,而是政府刻意迴避,如免費電視發牌拖延多時,官員講了多次,也說不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