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鐵金剛50歲了,到了知命之年。我是看鐵金剛影片長大的,看了最新的《智破天凶城》,驀然回首,發覺鐵金剛影片其實見證了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崛起。
《智破天凶城》將上海的高樓大廈拍得美輪美奐,充滿大都會氣息。我進出上海那麼多次,這個城市每天都在變,但總是覺得它是新舊紛陳,有現代化的一面、亦有殘舊的一面。電影中用直升機的角度俯瞰黃埔江兩岸的摩天大廈,氣魄將紐約也比下去。雖然之後的澳門賭場廠景,邦先生坐着舢舨出場,船頭掛着兩個寫着「福壽」二字的白燈籠,像靈堂多於像娛樂場,西方人的愚昧露了底!但整體來說,電影中對中國崛起的反應仍然是正面的。片中的壞人是前英國間諜,多年前在上海進行任務時失手(注意是上海),因未獲英國政府盡力拯救而懷恨,矢志報仇。
影片對中國崛起反應仍正面
以東方為背景的鐵金剛電影可以追溯至1967年的《鐵金剛勇破火箭嶺》,該片取景於香港和日本,電影中亦出現第一位華裔邦女郎——周采芹。《智破天凶城》中的女角Berenice Lim Marlohe是帶中國血統的柬法混血兒。
鐵金剛電影其實是冷戰的副產品,邪惡的一方都離不開昔日的蘇聯、東歐、朝鮮、中國,甚至日本。撇去原作者佛萊明(Ian Fleming)那帶冒險主義的浪漫,故事中邪惡勢力代表着西方不同時期的冷戰對手。上世紀70年代,日本經濟崛起,令西方感到威脅,連帶不共產復不專制的日本亦淪為反派。
上期《經濟學人》用「震驚、困擾和迷惘(Shaken,Strived and Confused)」來形容最新一齣鐵金剛電影的主角。第一套鐵金剛影片《勇破皇家賭場》誕生之年,正值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登基,佛萊明筆下的主人翁代表光輝不再的大英帝國在新世界再重新定位,繼續維持正義和發揮她的影響力。《智破天凶城》不是佛萊明的作品,編劇們都是60後。
西方落東方起 是自然常態
《智破天凶城》片中的鐵金剛充滿英雄遲暮的無奈,負責供應間諜武器的Q先生——已經換上了年輕的電腦技客(Geek),送上簡單手槍一把,並且告訴占士邦﹕「我們不彈這舊調(自動引爆的手槍)已久!」
富家子弟出身的佛萊明(1908-1964),父親是國會議員,祖父是Robert Fleming,家族的商人銀行1970年和怡和集團在香港合資成立了後來在亞洲證券界舉足輕重的怡富證券(Jardine Fleming)。2000年被摩根大通收購,「怡富」中的「富」字便是源自佛萊明家族。
西方亮完東方亮是自然常態。鐵金剛電影也好、地緣政治也好,都躲不開時間的巨輪。
張宗永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