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曹順祥﹕普教中須重新定位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20日 06:35
2015年04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普教中的成效,不少議員質疑普教中令學生「兩頭唔到岸」,既學不好中文,普通話的能力亦未如理想,普教中更有矮化廣東話之嫌。姑且不評論議員的質疑是否合理,可是當中的確帶出了一項重要信息,即普教中的成效問題。


首先,普教中既已寫進了課程文件,成了中文科的「遠程目標」,應該是一項「政策」了,而這「政策」的背後包含的「目標和理念」如何?目前「學校有自由度,按能力決定是否推行普教中」。據吳克儉表示,截至2013年,全港小學推行普教中的百分比由五成多增至超過七成,中學則由三成一增至三成七,可見此政策影響的學生數目並不少。


普教中表面上是教學語言的轉變,實際上,正如局長所說:「不能簡單把教學語言轉變,更須讓教師有充分時間掌握教學設計、評估策略等知識,並須有適當支援與培訓。」前者的意思,即由目前慣用的粵語改為以普通話授課,而且只局限在中文科,尚未有任何文件指出要擴大它的範圍,例如以普通話教中史。依此,普教中問題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談,一方面是對老師教學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關於前者,曾有不少反對普教中的教師,所持的理由是:師生都習慣用粵語進行課堂教與學,擔心改變教學語言會影響學習成效。必須肯定的是,要徹底改變一種行為是困難的。像習慣用右手刷牙,一下子要改用左手,誰都不適應。何况是比刷牙複雜千萬倍的語言?問題是,有何原因要這樣做?代價是否值得?以個人初入行當老師,學習電腦打字的經驗為例,最初一分鐘只打2至3字,一周後才5至6字,如果跟手寫字的速度比較,早就應該放棄了,可是我知道,如果不能熟練輸入法,對日後工作影響至大,於是咬緊牙關堅持了下去。如果今天不懂電腦打字,很難想像,每天如何完成大量的文書工作?


推行「普教中」目的何在?

假如只着眼於教學語言轉變所帶來的「不便」,因而同時質疑它的成效,這對於找出問題的癥結有何益處?眾所周知,人類的學習大多不是率性而為的,而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以運動為例,反覆練習投籃動作,目的是練成高水準的投籃技術。因此,我們要切實地提出疑問:推行「普教中」的目的何在?是否值得花費額外的人力物力去推行?


關於後者,過去由大學或學術團體進行的研究或討論,大多集中在課堂教學的層面。而課堂教學層面的影響因素相當廣泛,舉例說,即使同一位老師,分別以粵語和普通話教中文,任教的是相同程度的兩班學生,用同樣的課程、教材和教學安排,最後得出的結果,例如學生在中文科取得的成績,真的就能「證明」普教中的有效或無效?打個比方,同一作家在相同的情景下,可以寫出完全相同的兩篇文章嗎?更何况,教師並非在作個人「表演」,而是跟一群有生命、有反應的學生進行教學互動。當中的變化何止千萬!在真實的課堂中,一個有質素的學生提問,或教師臨場的感情觸動,足以改變整個課堂的學習焦點,從而影響學習成效,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某立法會議員質疑「普教中」是教育政策抑或貫徹國策的決定。必須反思的是,普教中是純粹的「學術」問題嗎?社會語言學家郭熙教授在談到語文工作者的責任時指出:語言的規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許多方面,尤其是政治,它對語言從來就不是漠不關心的。我們在看待語言規範的問題時,不能不思考規範與社會、與使用它的人的關係。我們知道,語言政策所體現的就是國家和社會團體對語言問題的根本態度。


教學語言也是語言政策的一個核心部分,正如學者郝德森(1990)也認為,標準語是社會對語言干預的結果。語言學家一般認為這種干預是必要的。問題在於,社會應該怎樣對語言進行干預,或者在哪些方面干預。郭熙以中國內地「推普」為例,認為:「如果沒有『推普』的政府行為,普通話不會有今天的普及,但是,如果沒有對普通話的需求,可以認為,行政干預也不可能。」同樣地,今天推行或不推行普教中,如果視之為社會對語言進行干預,那麼,這種干預就應該是有理有據的、明明白白的。


確定未來方向

因此,目前社會上提出的種種「質疑」,其實也不無道理。政府「推普」多年,從1997年起計也18年了,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於2008至2014年間,推行試驗性的「普教中支援計劃」,也已經超過6年,並在160所中小學試行「普教中」。多年來,「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邀請內地交流人員駐校,也應有不少具體教學策略,可以供學界參考。


當局強調學者對全面推行「普教中」仍未有共識,主要是成效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教師普通話能力、學校語言環境、學生社交圈子與家庭用語等。但具體內容如何?本文認為,當局須切實將「普教中」重新定位,以便確定未來的方向。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前高級專任導師、中學中文科主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