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執筆之時,開業三十年的沙田新城市麥當勞結業,集團式的平民快餐店最終也不敵貴租遷出,現在的商場,到底到了怎樣的失衡地步?
商場換上大品牌或名店,走在街上,充斥珠寶店藥房,小店老店,連帶一些回憶、人情,漸漸消失。
也許這是近年多個市集地攤冒起的原因,它們的形式與賣點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每個走進來的人也找到一些樂趣,可能只是輕鬆的談天說地、購得心儀的手作、聽了一首動聽的歌,或找到欣賞自己手作的人,看似微不足道,卻滿足了心靈的缺失。
去年成立的「好地方工作室」(a nice place to),定期辦市集及與生活有關的工作坊,創辦人希望藉着這個地方跟人分享喜歡的東西,而市集的「店主」全是有心的手作人,像今期介紹的植物畫和毛盆多肉植物,是幾位喜歡種植的年輕人的創意作品,為種植帶來快樂元素。
好地方 a nice place to......
觀塘工廈是尋寶的好地方,近幾年進駐了不少特色商店,「好地方工作室」也位於觀塘工廈。創辦人浩然是自由攝影師,嬌嬌則是手作人,他們早前在觀塘覓得這個單位,將它變成多用途工作室,既是攝影棚,又是市集,亦是工藝堂的課室。
多年前他們已有創辦工作室的念頭,希望開一間dream lab,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夢想去年實現,取名為「a nice place to」,是希望這裏成為一個好地方,讓有夢想的人能聚在一起,實踐不同的事。
老鞋匠擺攤 重燃生命活力
今天是工作室辦的第六次生活市集,坊間很多有才能和喜歡做手作的人,平日只是在家密密做,市集提供地方讓他們和人分享心頭好。一些平凡人的不平凡事,令嬌嬌和浩然感到快樂,這也是工作室存在的意義。嬌嬌難忘一位朋友的爸爸,是多年經驗的鞋匠,為熟客造鞋,「老一輩不會運用社交網絡宣傳,也不願拋頭露面參加市集,朋友極力游說下才免為其難參加,但那次擺攤讓他認識了不少朋友,在臉書開設了專頁,還不時查看別人的Like和留言,性格變得健談,像重燃了他對生命的活力」。
市集以外,他們也開展了一個名為「工藝日常The Daily Craftsman」的計劃,每月邀請不同的工藝師來分享,內容是製作與生活有關的創意物品,「邀請的導師和我們價值觀相近,運用自己的才能把事情做好,將一些精神或理念傳承」。
植物畫讓人會心微笑
插畫師Joyce筆下的畫,每幅加插一種植物作點綴,外形長長的彎彎的,有點像菠蘿頂部,又有點像迷你版蘆薈,植物在小花貓的屁股上「長出來」並開花,Joyce把畫作命名為「爆菊」!還有小鹿和刺蝟以植物作頭飾扮靚,令人會心微笑。
畫作的圖案,多與動物和大自然有關,內容有點無厘頭,目的是讓人發笑和快樂,也為狹小的生活空間帶來生氣。動物系列中的小鹿、刺蝟和白兔,「牠們相約一起野餐,然後摘取野花作頭飾」。另一幅是狐狸和灰熊面對面高舉雙手,背後的故事原來是,狐狸本想嚇灰熊,但之後一起跳舞。Joyce表示,「初初構思植物畫,是在去年年尾,當時整個社會氣氛緊張沉重,植物畫原先是為自己和身邊人紓緩情緒,所以帶出歡笑和快樂的信息,希望大家打理植物畫時,能感受這種單純的快樂。」
沒泥土 也生長
植物畫的出現,源於Joyce和拍檔Judy一次「腦震盪」,她們喜歡種植,加上Joyce也愛畫畫,「傾傾吓,何不來個crossover,好似整瀨尿牛丸?」
畫作有趣,可是這些植物沒有泥土,豈不是看着他凋謝?Joyce解釋,「植物畫沒有泥土,但植物會繼續生存,其間會生仔,新芽拔出來就可以,像甩牙!」
「空氣草」靠葉子吸收
這種有趣植物叫做「空氣草」,屬鳳梨科植物,又名空氣鳳梨。原生於美國南部、墨西哥和中美洲一帶,主要在岩石和樹木上生長。特別之處是所有營養要素和水分,全賴葉子吸收,因此毋須土壤便能生存。「選空氣草是因為它不用依附泥土,易打理,可塑性高,是生命力強而且有趣的植物,葉會變長、變紅、開花和生仔,這些變化能改變畫的觀感」。Joyce教路,空氣草本身很粗生,過分呵護會適得其反,定期噴水便可以,噴水次數視乎空氣濕度而定,如香港的春夏季較潮濕,兩三天才噴水一次。
店名:瞓到keke聲
她們早前成立了網上小店Kё -nap,暫時主要製作植物畫,名字背後,也有幽默元素,「Kё是象聲詞,即keke笑,nap解小睡,兩個字加起來就是瞓到keke聲,意思是在家愉快地舒適的小睡。」Joyce笑謂:「未畫動物前都是畫一些無聊的,希望引人發笑,Kё-nap的Kё就是這樣來。 」
臉書:Kё-nap
DIY毛毛花盆 啱晒多肉植物
若要選擇一種耐看又可愛的植物,多肉植物一定名列前茅。憑圓碌碌,肥嘟嘟,迷你又多變的外形,俘虜中、港、台、日本不少園藝,甚至非園藝愛好者。
從事廣告的Yann和在花店工作的JE,一看多肉植物便愛上,家中種有過百盆,每天以打理多肉植物為樂。多肉植物被喻為療癒系新寵,喜歡多肉的,可以去到幾盡?記者認識幾個朋友,家中多肉的數量及擺設方式,猶如一個多肉植物展覽區,不同品種和形態的,分門別類放在別致的花架上陳列。滿有創意念頭的Yann和JE除此以外,有天忽發奇想,帶同多肉一起去野餐。
膠盆種 多肉植物易壓爛
前陣子,坊間流行以羊毛氈製作小玩意,從小喜歡做手作的Yann心思思買來試玩,可是她沒興趣製作可愛公仔,反而嘗試為心愛的多肉植物做新居,製作花盆。市售的多肉植物一般以普通膠盆盛載,Yann認真說:「拿上手的感覺很有隔膜,喜愛多肉的人,想日日看它們,看見它們便覺開心。」於是便有製作花盆的念頭。經多次嘗試,終於成功製成,他們稱之為毛盆,「若果用膠盆種植,較肥大的多肉植物接近盆邊的部分多會被壓爛,或澆水後漸漸霉爛,毛盆沒有這個影響,透氣之餘較輕身,拿上手便知重量,能判斷是否需要澆水。」JE說。
他們在臉書開設專頁「在森林和圓嘢」,希望透過網上平台,推廣「種植也可以是一件很容易和快樂的事 」,介紹毛盆之餘,亦將多肉植物資料整合,針對香港氣候和多肉特性,與人分享種植心得。
小生活市集
Little Market
@ A nice place to
日期:4月19日(今天)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7:00
地點:觀塘道436-446號觀塘工業中心4期5樓F室(觀塘站D4出口)
臉書:aniceplaceto
文/ 李佩雯
圖/ 胡景禧
編輯/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