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亞投行挑戰多長青網文章

2015年04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04月19日 06:35
2015年04月1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經過最後一個月疾風驟雨式的爭相入圍,亞投行57位合伙人陣容15日敲定。有資深觀察人士指,亞投行人氣之旺遠超各方預期,跌破美日眼鏡,但進入創建運行階段,亞投行面臨的治理結構、融資投資機制等風險和挑戰也值得擔憂。


中國官方15日公布,截至當日,3月31日前及當日提交加入申請的國家均已經多邊徵求意見的程式,共57個國家正式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57個「合伙人覆蓋五大洲,「金磚國家全部正式加入,G20過半數成員加入,OECD成員國中近三分之二參與亞投行。


亞投行「朋友圈」的迅速擴圍和鎖定,既是全球對其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價值的認可,也體現了國際格局變革時代,國際社會對中國影響力的某種信心。但初創陣容塵埃落定之後,挑戰和困難程度不能低估。


治理結構首達共識 程序與效率平衡需抉擇

加強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秩序中的話語權,是亞投行「默認」的重要使命之一。但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既包括英法德等發達國家,也有印尼等新興經濟體,還有老撾、緬甸等基礎設施嚴重落後者。


面對成員國政治制度、經濟社會發展水準、談判能力上的懸殊差異,一位接近高層政府的人士也坦言,幾乎在所有問題上,這些經濟發展水準、社會體制機制各異的國家都會產生博弈。另有觀察人士擔心,亞投行搞得如此之大,中國將如何處理各國之間的經濟和外交關係,包括如何處理與美國的關係等都將是棘手的問題。


一直以來,不少國際金融機構因程式過度繁瑣被詬病效率低下、官僚主義。儘管中國官方多次強調,將亞投行打造成一個專業且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台,但要真正做到絕非易事。


通常,一國對於可能牽涉多個政府部門的決策過程都十分複雜,幾十個國家在一起互相協調,溝通成本就更高。


融資機制是難題 投資方向待考驗

西方國家紛紛示好加入亞投行,但美日不為所動,因除了經濟利益,更有戰略考量。官方智囊人士表達了擔心,由於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標普、惠譽、穆迪均為美國所掌握,而美國短期內不會加入亞投行,這將增加亞投行取得較高信用評級、降低融資成本的難度。


作為本身定位為支持基礎設施投資的國際金融機構,亞投行主要任務是為發展融資,適當結合盈利目標。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因此,亞投行將如何選擇投資專案,其投資佈局、戰略,和專案運作機制更為重要。


要讓亞投行不只是一場熱鬧,中國官方多次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其所定位的「新型多邊金融機構」能否真正轉起國際金融格局之輪,仍需觀察。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