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美在軍事戰略和朝鮮半島的分歧,成為近期的焦點。美國防長蓋茨訪華前後,中國頻頻「示威」:東風21-D反航母導彈、殲20戰機等紛紛露面。有北京學者擔憂,兩國在戰略武器互不退讓,處理不當,或引發包括核武器在內的軍備競賽。
美航母進黃海 中國亮新武器
去年以來,美國採取重返亞洲戰略,分別與韓、日、越聯合軍演,多艘美國航母先後進出黃海、南海。這令中國備感戰略壓力,因此加速發展軍備,並以公布新式武器研發進展,來振奮國內民心。然而此舉又再加劇美國及其他國家戰略憂慮,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人民大學中美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預言,美國為應對中國,不但不會削減軍費開支,還可能加強尖端武器研發,「若雙方處理不好,或將引發包括核武器在內的軍備競賽。」他認為,理想的狀態是兩國如上世紀美蘇一樣,展開戰略談判,削減戰略武器,「但現在軍事對話機制都沒有,談判更難。」時殷弘說:「若中美關係成熟,戰略武器對話5年至10年或能開始。否則,矛盾只會加劇。」
不過,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鋒說,「面對新的發展和現實,中、美兩國傳統思維都未與時俱進,皆缺乏推倒重建的勇氣,分歧只會更大。」
朝鮮半島問題 中美難達共識
朝鮮半島是中美嚴重分歧另一焦點。兩韓危機高峰雖暫時過去,但中美雙方能否商談出一個長久的解決之道,緩解半島緊張,各方都寄望於胡奧會。
中方認為,朝鮮(北韓)鋌而走險,乃美韓長期壓迫其生存空間所致。自2009年10月總理溫家寶訪朝後,中國改變以往向平壤強力施壓的方式。去年金正日兩度訪華,中朝盟邦關係強化。「09年底至今,中國未對朝鮮有過任何批評。」時殷弘說。而美方對中方立場愈發不滿,包括奧巴馬在內的美國高官,多次在公開場合指摘中國。
中國希望美韓回應朝韓雙邊會談的呼籲並重回六方會談,但美韓堅持朝鮮需先對炸沉天安艦、炮轟延平島承擔責任,拆毁濃縮鈾設施。時殷弘指出:「中美對半島問題立場差距太大,無法預計胡奧會談能達成什麼一致。」即使中美達成共識,仍需與各自盟國協商,最終的落實仍需時日。
(系列之二)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