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明天將抵美正式展開國事訪問,臨行前他罕有接受《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聯合書面專訪,回應政改、通脹等問題,稱中國社會制度符合國情,又指中國通脹「溫和可控」,人民幣匯率對控制通脹並非「決定性」。內地學者相信,胡總今次訪美會在採購客機、核電設備和新技術「比較大方」,而在訪問中未回答的劉曉波、中國黑客攻擊、軍力擴展等3條敏感問題,相信稍後會在美國的記者會上被問及。
胡錦濤過往外訪前曾接受過韓國、法國等媒體書面訪問,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認為,這次主要是考慮兩報知名度高且在亞洲有影響力。2009年奧巴馬訪華時,亦曾在離京前獨家接受內地敢言傳媒《南方周末》專訪。據了解,今次兩家美國報紙是各自提交問題,胡錦濤只回答了其中7條問題。
強調中國政制符合國情
胡錦濤在專訪中強調, 中美「和則兩利,鬥則俱傷」,應加強對話和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更要摒棄「零和」的冷戰思維,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的選擇。談及中國的政治改革是否與經濟改革步伐一致,他說,中國經濟長期快速發展和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的事實證明,「中國政治體制是符合國情的,總體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但他亦指出,政體改革必須隨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
被問及中國通脹是否有失控風險,胡錦濤說,「當前,中國價格總水準上漲呈明顯的結構性上漲特徵,但總體上仍處於溫和可控範圍……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保持價格總水準基本穩定。」他又否定以人民幣升值來遏制通脹的建議,「匯率的變化是國際收支平衡和市場供求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說,通脹很難說是決定匯率政策的主要因素。」
學者料華企大手採購展誠意
針對日前有美國媒體放風說,美國期待胡總之行,中國會「打開錢包」,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說,中方此行隨團有幾百名商企代表,相信在經貿採購方面會「出手大方」,「新能源、核電站、大飛機符合中國現代化需要,也能展現中方誠意」。但他擔心美國相應的承諾可能較少,尤其是在對台軍售等中國關切的問題上,預計美國不會改變立場。今次胡總接受兩大報訪問,也隻字未提台灣,「台灣問題中國該做的警告已經做了,這次訪美就是作最好的預期,最壞的打算」。
民調﹕90%中國人認中美關係重要
另據英文《中國日報》報道,最近一項民調結果顯示,90%中國民衆認為中美關係重要,逾50%受訪者認為中國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非常重要(詳見表)。
(明報記者王艷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