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殲7功臣血癌名醫獲最高科技獎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5日 05:59
2011年01月15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胡錦濤昨日向兩名中國科學家頒發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他們各獲500萬元人民幣獎金。其中著名戰機材料科學家師昌緒是中國「高溫合金之父」,為戰機研製渦輪葉片,而著名血液學專家王振義攻克了一種白血病(血癌)難題,並治癒數百名病人。

港大學12人獲二等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56項(人),其中91歲的師昌緒和86歲的王振義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而香港12名科研人員獲得六個二等項,其中,科大李行偉教授、港大王文平教授、李玉國、張華倫博士、周中軍副教授、中大潘偉生教授、吳浩強教授、黃國柱教授和吳志萍博士分獲「國家科學進步獎」二等獎;而港大醫學院臨牀腫瘤系關新元教授、中大黃捷教授、城大李國耀教授分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師昌緒研渦輪葉片製戰機

中央電視台稱,早在1950年代,師昌緒率領團隊開發出代替鎳基合金的鐵基高溫合金,作為飛機發動機關鍵部件——渦輪盤的製作材料。1964年,中國在前蘇聯「米格-21」戰機基礎上設計出新型戰機,但卻沒有發動機用的耐高溫高壓渦輪葉片。師昌緒率領團隊在不到一年時間,就做出首片渦輪空心葉片,令中國成為繼美國後第2個研製出渦輪空心葉片的國家。1967年,中國採用該空心葉片研製出的殲7戰機,時速超過「米格-21」的10%以上,這一成果後來在中國軍機上普遍採用。

王振義奠「誘導分化」治血癌

血液學專家王振義行醫至今已60餘載。在醫學界,治療血癌一是透過化療殺死癌細胞,另一種是將惡性細胞轉變為良性細胞。在儒家「改邪歸正」思想影響下,王振義選擇了後者,並成功奠定了「誘導分化」理論的臨牀基礎。

1986年,王振義所在的上海瑞金醫院收治了一名年僅5歲的「晚期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兒童,他大膽使用全反式維甲酸進行治療。一個月後,患兒症狀完全緩解,至今這名病人依然健康。1992年,中國544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人運用全反式維甲酸治療,結果完全緩解率已達84%。

雖然譽滿世界醫學界,王振義卻自言慚愧:「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在全部20多種白血病中,只佔10%到15%。一把鑰匙一把鎖,至今我只是找到一把鑰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