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施政報告提出改革成立了逾20年的醫管局,政府昨日公布醫管局檢討委員會成員的20人名單,身兼委員會主席的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稱,預計下月召開首次會議。他認為醫院分區設聯網制仍有重要存在價值,但改革重點之一要檢討聯網制及其人事任用權力平衡。有醫療界委員指出,各聯網現時因「山頭主義」各自為政,應作改革,加強中央統籌各網的資源分配,期望能於一年至一年半內完成檢討報告。另有醫學界議員質疑,委員會內醫學界代表性有限,只有兩間龍頭醫院的代表,憂慮聯網改革成效「到喉唔到肺」。
5醫生組織不滿委員會組成
政府昨公布檢討委員會20人名單,13人為非官方成員,當中醫療界代表有4人,包括中大校長沈祖堯、港大外科系主任盧寵茂、瑪麗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劉家獻及廣華外科部前主管葉維晉,其他成員包括學者、社福界及商界代表等。
本港5個醫生組織包括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香港醫學會和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等,昨聯合發聲明,不滿委員會的組成欠缺具廣泛代表性的醫學界代表(見另稿)。
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昨會見傳媒時表示,表示關注醫院聯網運作、資源分配及人事管理問題等範疇,但要先與委員開會討論,才能決定檢討方式、哪些範疇較優先及重要,以及時間表等,他昨日沒有提及提交報告的時間。
醫管局今年度獲政府撥款450.5億元,作7個聯網管理轄下41間公立醫院的經費,但不同聯網一直被指資源分配不公。高永文表示,本港人口逾700萬,各區有不同醫療需要,聯網制度能作更彈性安排,有重要存在價值,但他認同整個聯網的安排、人事任用權力的平衡也可作檢討。
高永文又稱,會考慮以聚焦小組討論等方式,邀請不同的病人或業界代表表達意見。至於任期將於年底屆滿的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會否因處理改革而獲留任,高永文回應表示適時自有公布。
聯網資源不均服務參差
有委員認為聯網制度需要改革,包括現已私人執業的葉維晉醫生,葉形容聯網制度乃兩刃刀,雖能令各聯網善用資源、發揮所長,但不同聯網各自為政,認為委員會應着力討論如何加強中央統籌。葉舉例指出,各區硬件有差異,如只得瑪麗、威爾斯、瑪嘉烈及東區醫院備有機械臂儀器,用於有助根治早期前列腺癌的外科手術,「意味仍有3個聯網無此儀器」。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出,現時不同聯網病人享用服務資源不均,服務水平亦有參差。
郭家麒﹕憂改革「到喉唔到肺」
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認為醫管局資源現集中於九龍中、港島等區,令其他聯網如九龍東、新界東等病人輪候時間特別長,他認為長遠應按各聯網病人比例分配資源,才能解決問題。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出,不反對加強中央統籌,但擔心現時委員只有兩大龍頭醫院代表,若他們保障自己聯網利益,或令改革成效「到喉唔到肺」。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