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次和讀者討論了政府對新移民所提供支援服務是否足夠。早前筲箕灣發生了一宗3死1重傷的倫常慘案,其中一名死者正是在2006年從內地來港的移民。究竟新移民在港是否能夠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幫助,又能否認識到新朋友呢?筆者在2011年4至10月進行的大型新移民研究正好可以解答這些問題。
研究用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了4594名18歲或以上的新移民,他們都是居港9個月至1年的。調查訪問了他們有否得到內地和本港親戚和朋友的幫助。結果發現約有一半的新移民有時或經常得到在港親人「精神和情緒支持」和「消閒活動」的支持,但實質的支持如經濟上和找工作上的支援則很少了(表一),只有約7%的新移民有時或經常得到這些幫助。在港的朋友方面,有超過一半新移民有最少4個朋友,但有16.5%的新移民在香港沒有朋友。從本港朋友得到的幫助其實和從本港的親戚的幫助在頻密程度上是很相似。即約一半新移民有時或經常得到在港朋友「精神和情緒支持」和「消閒活動」的支持,但只有約一成得到較實質的支持,即經濟和找工作上的幫助(表一)。另一方面有超過四成至一半新移民從來沒有或者很少從本港親友得到精神和情緒支持。情况實在有一點令人擔心的,有關當局確實需要為他們提供服務,以改善這情况。
在香港得不到社交支持
可能是因為在本港得不到所需要的社交支持,大多數新移民都有在過去半年返回內地探望親友。有近五成返回內地一或兩次,3次或以上的有三分之一,而只有一成五新移民沒有返回內地。相比起從本港親戚得到的幫助,結果顯示新移民從內地親戚所得到的幫助較為頻密(除了找工作外)。可能因為新移民的父母、兄弟姊妹等都仍然在內地生活,所以能提供較好的支援。新移民從內地朋友得到的幫助大致和從本港朋友得到的相若,唯一例外是本港朋友較能在找工作提供協助。隨着新移民在本港生活的時間愈來愈長,我們期望他們從本地親友所獲得支持會愈來愈多,顯示他們在社交上能盡快融入本地社會。不過這除了新移民要努力地在本港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外,本地人是否樂意與他們交朋友,守望相助亦是關鍵。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
研究用問卷形式成功訪問了4594名18歲或以上的新移民,他們都是居港9個月至1年的。調查訪問了他們有否得到內地和本港親戚和朋友的幫助。結果發現約有一半的新移民有時或經常得到在港親人「精神和情緒支持」和「消閒活動」的支持,但實質的支持如經濟上和找工作上的支援則很少了(表一),只有約7%的新移民有時或經常得到這些幫助。在港的朋友方面,有超過一半新移民有最少4個朋友,但有16.5%的新移民在香港沒有朋友。從本港朋友得到的幫助其實和從本港的親戚的幫助在頻密程度上是很相似。即約一半新移民有時或經常得到在港朋友「精神和情緒支持」和「消閒活動」的支持,但只有約一成得到較實質的支持,即經濟和找工作上的幫助(表一)。另一方面有超過四成至一半新移民從來沒有或者很少從本港親友得到精神和情緒支持。情况實在有一點令人擔心的,有關當局確實需要為他們提供服務,以改善這情况。
在香港得不到社交支持
可能是因為在本港得不到所需要的社交支持,大多數新移民都有在過去半年返回內地探望親友。有近五成返回內地一或兩次,3次或以上的有三分之一,而只有一成五新移民沒有返回內地。相比起從本港親戚得到的幫助,結果顯示新移民從內地親戚所得到的幫助較為頻密(除了找工作外)。可能因為新移民的父母、兄弟姊妹等都仍然在內地生活,所以能提供較好的支援。新移民從內地朋友得到的幫助大致和從本港朋友得到的相若,唯一例外是本港朋友較能在找工作提供協助。隨着新移民在本港生活的時間愈來愈長,我們期望他們從本地親友所獲得支持會愈來愈多,顯示他們在社交上能盡快融入本地社會。不過這除了新移民要努力地在本港建立自己的社交網絡外,本地人是否樂意與他們交朋友,守望相助亦是關鍵。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教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