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恒指昨天跌152點,收報21,817點,成交金額551億元。印度央行宣布將於周五向銀行回購800億盧比(約12.4億美元)國債,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未來亦會視乎情况繼續回購,同時市場亦猜測當局曾入市干預匯價。回購計劃令債息由9厘水平回落至8.44厘,但對匯市和股市並無效用,雙雙再破底。正當市場焦點繼續放在印度身上,中國外匯佔款亦連跌兩月,中國10年期債券息率亦穩步上揚,流動性緊張局面持續,降存準的預期正在升溫。
印度債價下跌衝擊銀行資本,壓制貸款拖累經濟,央行回購可解燃眉之急,同時又宣布修改規則,毋須為急跌的債價立即入帳,做法正確。然而大家焦點放在盧比上,或許是擔心干預失敗反令市場崩潰,當局一直不肯大規模入市,原本被視作底線的1美元兌60盧比被擊穿後便屢創新低,市場日益感到絕望,盧比續跌,股市先彈後再破底。盧比短期若跌穿65水平,淡友下一個目標會是70,看來這波風暴尚有一段時間始見底。
5年的QE,將很多資產價格徹底扭曲,美國國債債息降至不可思議之低水平,風險資產定價的基準如此,全球物業價格自然升至天價,中港兩地住宅現價較海嘯前升了最少1倍,但同期多少人的薪金、收入能倍升?主要還是熱錢湧入而推動升值、加按、套現、再加碼,這也是近年發達的主要途徑,銀行亦樂於參與其中賺取厚利,而天文數字的財富效應,也為亞太區經濟創造出空前繁榮。
熱錢撤退 小心樓市爆煲
購買資產規模快將縮減,預計明年中便會完結,2015年就加息,原本就已高得難以再升,熱錢流入變流走,各類型資產均會受壓。整個遊戲便會逆轉,首先會有負財富效應,第二銀行不再提供「容易錢」,總體流動性趨緊,即使不大可能如97年般崩盤,但效果分開幾年細水長流地出現,同樣會很痛苦,而QE最大受益人之一的領匯(0823),股價在低位整固後向下突破,有一定象徵意義。
中國10年債息持續上升 錢荒未解
中國外匯佔款連續2個月減少,繼6月減少412.05億元後,7月再下跌244.74億元,由於期內維持貿易順差,外商直接投資亦應屬正數,可見熱錢正持續流走。外匯佔款是中國的貨幣基礎,以內地貨幣乘數一直保持在4倍左右來看,每減少1元外匯佔款就是抽走了4元,對流動性有頗大壓力。近期人行多次逆回購,依然未能滿足市場需求,新發行債券中標息率不斷攀升,流標亦時有所聞,可見錢荒雖過去,但緊張局面遠未結束,中國10年期債息由7月至今持續上升便是最好例子。
人行行長周小川曾表示,熱錢流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其放進一個池子裏,這個池子就是存款準備金,現時仍高達20%。熱錢流走,降存準也就具備條件,但以人行7、8月期間的表現看,穩健貨幣政策的意思似乎是中性略緊,加上現已放任房地產發展,無故降存準難免火上加油,政治層面不能接受,故另一必要前提是流動性變得過緊,屆時拆息、債息再抽升、股市大跌,降存準就理直氣壯了。
江宗仁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