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各地,有這樣一群兒童,父母雙方或一方事實上健在卻無法或不適合撫養他們,這些兒童被稱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或「事實孤兒」。根據現行政策,孤兒是指父母雙失的兒童,政府須向他們每人每月提供不低於600元(人民幣,下同)補助金。而事實孤兒卻無法得到政府救助,成為被社會遺忘的一群。
處境更艱難 汕頭逾700個案
《南風窗》以「社會的暗角之殤」來形容這個群體。僅在廣東汕頭,就至少有700名事實孤兒﹕無父有母但母親失蹤,小部分雙親或一方雖健在卻無勞動能力。當地社區反映,這些兒童處境比孤兒更艱難,只因其並非孤兒,而無相關保障救助,無人撫養這一事實本身亦未被關注。去年8月,汕頭市公益基金會偶然發現這一群體,才揭開冰山一角,擬出了627名事實孤兒的資助名單。
汕頭雷嶺鎮南溪村,村民劉木海2004年救起一名落水童,自己卻不幸溺亡。一個月後,劉妻突然失蹤,留下分別9歲、7歲和3歲的三姊弟。劉木海的兄嫂把孩子接到家中撫養,堂兄劉錦也不時接濟。但受家庭陰影籠罩,3個孩子性格內向,平時基本不說話。劉錦說,劉木海剛死,他就料到其母會改嫁,曾不斷開導她,讓她考慮招一個「上門女婿」入贅,一起撫養孩子,到老也有個依靠,「但是沒用,突然人就不見了。」
名單中,與劉氏姊弟類似的父親死去、殘病後母親失蹤的情况佔90%。這些家庭的共同特點是貧窮,而母親多來自更窮的地方,甚至來自越南。這些外地媳婦難融入當地,失去丈夫便失去精神支撐,離開後基本沒有回頭。
這三姊弟已算幸運,其他許多事實孤兒,景况更加落魄。有的孩子,一天只有兩餐飯吃,常常是醬油拌飯。除父死母離,還有不少家長無能力照顧的情况。汕頭新溪鎮三合村的謝家,父親精神失常,母親撞車致腿骨粉碎性骨折,剛滿兩歲的女兒,靠年邁爺爺務工為生;新溪鎮西南村女童謝冬純,父親患食道癌,母親有精神病;澄海隆都的小宇小鳴兩兄弟,父親病死,母親患精神病,伯父每天只給他們12元生活費……
慈善機構伸援手 月發200多元
這些未獲官方保障的孩子,多數由公益組織救治。汕頭公益基金會形容自己「端着碗四處乞討」向企業家募捐,下月起每月向每個孩子發放200至300元的資助金。澄海愛心義工社則為事實孤兒配對找「愛心媽媽」,跟進兒童情况。但民間機構均認為,自身力量有限,希望政府能制訂相關保障政策。
明報記者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