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遠至埃及政府屠殺示威者,近至天水圍與旺角的群眾肢體衝突,看在眼裏,痛在心中;哀政府不單未能化解矛盾,更是製造矛盾的源頭。但我觀察到「反佔中」人士看見這些衝突場面反而喜出望外,覺得又有一個實例證明聚眾只會鬧事。在他們眼裏,爭取民主便是擾亂秩序,破壞民生,因此是將小數人的不滿,加害在大多數人身上。幫港出聲花巨資刊登的兩份廣告,便是充斥這種思維。這篇文章主要是回應他們的廣告,至於周融先生繼「抽水王」一文後,昨天再於此論壇發表的文章,就先讓公眾評價一下。
周融先生可能沒參加過百萬人譴責六四屠殺的遊行、50萬人反23條的七一遊行、10萬人包圍政總反國教,所以對香港人公民質素之高沒有體驗。當他幻想旺角很亂,佔中更亂的時候,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群眾示威規模愈大,愈是井然有序。那是因為香港主流社會是相信和平理性表達意見,只要大量這類市民參與其中,反而不出亂子。
群眾示威規模愈大 愈是井然有序
和平佔中運動的目標是要爭取2017真普選,以公民抗命方式佔領中環是我們守護底線的最後手段。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透過商討和公民授權(民間全民投票)產生一個或多個政改方案,讓政黨與政府進行對話談判。如果能夠就一個既符合《基本法》又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案達成協議,便能避免佔中。即使談判破裂走上佔中之路,這些願意花長時間商討問題的市民,亦會是一群較為理性的參與者。我們會以下列五種方式促進一個和平佔中行動:
1. 運動倡議人會用近一年時間向社會解釋和平的理念,讓參加者理解到公民抗命最大的力量在於以自我犧牲喚起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2. 每個參與佔領中環的市民,必須簽署誓約不與執法者進行肢體衝突;假如參與者執意使用暴力,便會被要求脫離此和平公民抗命運動;
3. 每個參與佔領中環的市民,必須參與非暴力工作坊,掌握非暴力公民抗命的理念、控制自己及伙伴情緒的技巧,和應對執法者鎮壓的方法;
4. 組織以百計的糾察防止圍觀者進行擾亂和控制破壞規則的參與者;
5. 在場有先進音響設備與其他安排讓佔領行動保持祥和與莊重。
比起任何技術上的安排,這運動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理念和精神。民主是沒有敵人的——無論是親北京的、是本土的、是貧、是富,大家都可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參與。為了建立這樣具包容性的制度,在爭取民主過程中我們眼裏亦只有對手而沒有敵人。「反佔中」者中當然有「撈油水」之輩,但有許多人是因為恐怕法治受到衝擊,或者怕出現動亂而破壞經濟。我們要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公民抗命不單是要非暴力,還要主動承受刑責,所以不是要破壞法治。相反,我們要進一步鞏固法治的基礎,就是要令到法律真正為民眾所授權。許多反對者把目光投注在被佔領的公共空間,而看不到小圈子一直佔領着我們的公權力,包括立法會和行政權力。沒有民主,民眾可挑戰特首以至法律的認受性。因此,對抗現在這套封閉的體制,不是要撕裂社會,而是要提供一個機,重新縫合一個分裂的香港。
民主是沒有敵人的
2005年有千名韓農在香港參與反世貿抗爭,場面雖然激烈,香港警隊在一天之內便將他們拘捕。如果明年有1萬人佔中,由於參加者不會拒捕,相信在一兩天之間便能全數拘捕。帶來的不便就像一場颱風。早前標準普爾回應有關佔中對香港經濟影響的查詢時表示,如果政治事件持續一段時間,會擾亂經濟活動和政府管治。但政治改革於某程度上亦能改善社會包容和政策制訂,從而促使經濟增長和財政穩健。我們希望市民明白佔中的要點不在於長期癱瘓金融中心,而是要透過自我犧牲(負上刑責),引發大家思考管治困局的根源和喚醒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佔中,是為了長遠的和諧。
我們很高興和平的理念在社會擴散當中。不單是剛過去的七一沒有發生遊行後的警民衝突,幾日前由社民連吳文遠率頭的「默站」行動,亦消解了一場衝突。倒過來,要化解和平佔中,其實毋須用「愛字頭」團體以語言和肢體暴力攻擊我們; 亦毋須像「幫港出聲」般不斷放大恐懼、把佔中打成亂港邪勢力。只要大家一起聚焦理性商討一個合乎《基本法》和國際標準的普選方案,這場風便打不成了。
作者是和平佔中倡議人
周融先生可能沒參加過百萬人譴責六四屠殺的遊行、50萬人反23條的七一遊行、10萬人包圍政總反國教,所以對香港人公民質素之高沒有體驗。當他幻想旺角很亂,佔中更亂的時候,過往的經驗告訴我們:群眾示威規模愈大,愈是井然有序。那是因為香港主流社會是相信和平理性表達意見,只要大量這類市民參與其中,反而不出亂子。
群眾示威規模愈大 愈是井然有序
和平佔中運動的目標是要爭取2017真普選,以公民抗命方式佔領中環是我們守護底線的最後手段。在此之前,更重要的是透過商討和公民授權(民間全民投票)產生一個或多個政改方案,讓政黨與政府進行對話談判。如果能夠就一個既符合《基本法》又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案達成協議,便能避免佔中。即使談判破裂走上佔中之路,這些願意花長時間商討問題的市民,亦會是一群較為理性的參與者。我們會以下列五種方式促進一個和平佔中行動:
1. 運動倡議人會用近一年時間向社會解釋和平的理念,讓參加者理解到公民抗命最大的力量在於以自我犧牲喚起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2. 每個參與佔領中環的市民,必須簽署誓約不與執法者進行肢體衝突;假如參與者執意使用暴力,便會被要求脫離此和平公民抗命運動;
3. 每個參與佔領中環的市民,必須參與非暴力工作坊,掌握非暴力公民抗命的理念、控制自己及伙伴情緒的技巧,和應對執法者鎮壓的方法;
4. 組織以百計的糾察防止圍觀者進行擾亂和控制破壞規則的參與者;
5. 在場有先進音響設備與其他安排讓佔領行動保持祥和與莊重。
比起任何技術上的安排,這運動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理念和精神。民主是沒有敵人的——無論是親北京的、是本土的、是貧、是富,大家都可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參與。為了建立這樣具包容性的制度,在爭取民主過程中我們眼裏亦只有對手而沒有敵人。「反佔中」者中當然有「撈油水」之輩,但有許多人是因為恐怕法治受到衝擊,或者怕出現動亂而破壞經濟。我們要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公民抗命不單是要非暴力,還要主動承受刑責,所以不是要破壞法治。相反,我們要進一步鞏固法治的基礎,就是要令到法律真正為民眾所授權。許多反對者把目光投注在被佔領的公共空間,而看不到小圈子一直佔領着我們的公權力,包括立法會和行政權力。沒有民主,民眾可挑戰特首以至法律的認受性。因此,對抗現在這套封閉的體制,不是要撕裂社會,而是要提供一個機,重新縫合一個分裂的香港。
民主是沒有敵人的
2005年有千名韓農在香港參與反世貿抗爭,場面雖然激烈,香港警隊在一天之內便將他們拘捕。如果明年有1萬人佔中,由於參加者不會拒捕,相信在一兩天之間便能全數拘捕。帶來的不便就像一場颱風。早前標準普爾回應有關佔中對香港經濟影響的查詢時表示,如果政治事件持續一段時間,會擾亂經濟活動和政府管治。但政治改革於某程度上亦能改善社會包容和政策制訂,從而促使經濟增長和財政穩健。我們希望市民明白佔中的要點不在於長期癱瘓金融中心,而是要透過自我犧牲(負上刑責),引發大家思考管治困局的根源和喚醒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佔中,是為了長遠的和諧。
我們很高興和平的理念在社會擴散當中。不單是剛過去的七一沒有發生遊行後的警民衝突,幾日前由社民連吳文遠率頭的「默站」行動,亦消解了一場衝突。倒過來,要化解和平佔中,其實毋須用「愛字頭」團體以語言和肢體暴力攻擊我們; 亦毋須像「幫港出聲」般不斷放大恐懼、把佔中打成亂港邪勢力。只要大家一起聚焦理性商討一個合乎《基本法》和國際標準的普選方案,這場風便打不成了。
作者是和平佔中倡議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