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外科專科醫生唐建強被指於2008年為一名肛瘻(肛漏)病人進行瘻管切除手術前,未有告知病人手術可能會出現併發症,以及未提供其他治療方法供病人選擇,被控兩項專業失德。醫務委員會昨日舉行紀律聆訊,唐建強承認有關指控,被醫委會判罰在普通科醫生名冊除名1個月,緩刑6個月。
病人手術後大便失禁
涉事病人於2008年7月15日向唐建強求診並證實患上肛瘻,唐當時向病人處方抗生素和止痛藥,但直到10月情况仍未見好轉。唐於是向病人建議進行瘻管切除手術,病人在10月16日在聖德肋撒醫院施手術,事後出現漏便和大便失禁情况,唐在10月23日因應病人要求轉介他到屯門醫院就醫。該病人在隨後2年接受了一系列手術治療肛瘻。
唐承認當時未有向病人解釋,手術後可能會出現的併發症如大便失禁和復發風險,以及未提供其他治療方法如瘻管掛線手術讓病人選擇。辯方律師求情時表示,唐親自出席聆訊,並承認專業失德,反映他是負責任的醫生。唐也透過代表律師向受影響病人衷心道歉。
承認未提供其他療法
唐建強於1979年註冊為普通科醫生,在1988年開始私人執業,並且在1998年取得外科專科資格。
醫委會暫代主席麥列菲菲在會上強調,考慮被告過往沒有不良紀錄,且重犯可能性低和認罪,所以判唐建強在普通科醫生名冊除名1個月,緩刑6個月。因案件涉及其專科資格,會交由醫委會的教育及評審委員會,決定會否針對他的專科資格作進一步行動。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王振宇表示,肛瘻的成因有兩種,第一種是由於肛門清潔不善受細菌感染,形成膿瘡。當膿瘡爆破時,肛門與附近皮膚會形成瘻管,分泌物會從瘻管滲出。病者可先透過服食抗生素治療,無效的話就要做手術切除瘻管。另一成因是由自體免疫疾病「克隆氏症」引起,患者的腸藏發炎潰爛造成瘻管。這類患者可以使用生物製劑治療。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