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薄熙來庭上翻供,使他涉及案件的審判萌生變數,這次罕見的脫線演出,控方能否提出鐵證,治薄熙來應得之罪,對司法權威構成考驗和挑戰;從已知案情,控方提出了大量薄熙來涉嫌受賄的證詞和證據,卻未觸及他如何以權換錢,當局應予追究,彰顯依法治國和反腐的決心。另外,谷開來的證詞,提到薄熙來知道兒子薄瓜瓜人身安全受威脅,但是他有什麼對應,未有提及,往後的審訊就此會否有更多披露,是「薄案」的看點之一。
控方拋出證據鏈
對照出翻供說法蒼白
首日審訊,薄熙來推翻包括向中紀委提交的「自書材料」和供辭,而且自辯時詞鋒咄咄逼人,怒斥行賄者(唐肖林)是騙子、瘋狗;又指妻子谷開來瘋了,證詞「滑稽可笑」,與證人徐明對質時,把徐明「盤問」得口啞啞等;就此,控方未即時舉證有力駁斥,使得首日審訊宛如由薄熙來主導,事態發展不僅戲劇性,案情是否出現逆轉,也成為不少人的疑問。
昨日案件續審,控方就薄熙來涉及的受賄罪,提出谷開來、王立軍、張曉軍、協助谷開來打理法國別墅的德某某等人的證詞,其中就組成公司購買別墅,目的為隱瞞薄熙來夫婦身分和避稅等複雜安排,鉅細無遺,證詞和證據都有力,使薄熙來對別墅「不知情」的說法,顯得空洞。事態發展顯示控方控制大局,有內地知名刑辯律師認為,控方提出的經手人、款項走向、行賄細節、項目幫助關聯性等證據形成的證據鏈,是用「證據鏈證死真相」。所以,薄熙來在受賄罪的形勢上,即使曾經一度逆轉,但是在控方反擊下,也只屬曇花一現。
薄熙來這類案件,過去絕少出現庭上翻供,案件的審判,行禮如儀意味濃烈,以早前的谷開來與王立軍、前任鐵路部長劉志軍等案件為例,控方都在被告充分配合下,較快地完成審訊程序和宣判。今次薄熙來翻供,就審訊時日,據知初定兩天,但是到昨日法庭基本上只完成了受賄罪的調查,有關貪污和濫用職權罪仍未審訊,所以,「薄案」對於控方,仍然處於考驗甚至挑戰狀態,且看控方如何以事實證據,無爭議地使薄熙來受到法律制裁。
薄熙來承認權錢交易
當局應追究行賄得益
就法庭完成調查的受賄罪,薄熙來涉及收受徐明的利益,包括價值約2000萬元人民幣的法國別墅一幢,手控電動車,替薄瓜瓜結付信用卡數,招待薄瓜瓜的大學副校長、老師全家和40多名同學朋友到中國旅遊的機票、住宿等一應開支,都由徐明埋單。可以這樣理解,徐明是照應薄家、特別是薄瓜瓜的「金主」。谷開來的證詞,多處提到徐明對薄家的照應,薄熙來都知道,而薄家與徐明這種關係,由1999年開始,歷時超過10年,則薄家從徐明身上得到的利益,肯定不止一幢法國別墅而已。
然則,徐明對薄家是無償付出?目前對薄熙來的控罪,並無觸及他如何藉着權力來讓徐明得到回報。昨日,公訴人向法庭宣讀了去年6月28日薄熙來的親筆供辭節錄,結尾有這麼一段,「徐明為我家、為谷開來,特別為薄瓜瓜在國外讀書提供了大量的資助,實質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易,即我幫了他『快發展』,他則幫我『帶孩子』。他之所以如此周到大方地照顧瓜瓜,仔細回想,是因為我曾經在他企業發展的關鍵階段給予了巨大的支持,其中有些是超乎尋常的」。
這是赤裸裸的「權錢交易」描述,不知道薄熙來有否就這段筆錄翻供,但是,今次審訊,若缺少了交代薄熙來怎樣以權力換取徐明的「進貢」這一頁,「薄案」就留下了一個重要空白。中央一直強調依法治國,習近平執掌大權之後,一再重申打擊貪污腐敗,現在,薄熙來「招認」了以權謀私,當局應就此全面深入追查,要包括徐明等人為此付出代價。這樣,才可以體現反貪反腐並非口號,而是堅強的意志和決心。
既知兒子身處險境
薄熙來曾經如何應對?
谷開來毒殺英國人海伍德一案,雖然已經審結,但是此案僅涉及谷開來和薄家的勤務員張曉軍,不少人對此將信將疑。按昨日控方向法庭提交的谷開來證詞,其中提到:「2011年瓜瓜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薄熙來是了解的,我們曾對可疑人員列了黑名單,其中肯定有尼爾•伍德,這些情况我對薄熙來說過。」尼爾•伍德就是海伍德。這是毒殺案審判迄今披露的文件資料中,薄熙來與毒殺案最「接近」的表述。
谷開來的證詞,並無交代薄熙來「了解」和聽說海伍德是黑名單一員之後,有什麼反應和指示。按常理,兒子身處異國,人身安全受威脅,作為父親應該不會不聞不問吧?然則,谷開來後來毒殺海伍德,涉及的人員和情節,僅止於當日法庭披露的那麼簡單?往後的審訊,若有更多細節披露,會撥開更多迷霧,其實,單就谷開來這段證詞,當局也應該深入調查,對毒殺案作出更詳細交代。
薄熙來案與谷開來毒殺案、王立軍叛逃案一脈相承,切割處理之後,整件事顯得零碎,難以拼湊完整圖畫,過去兩日審訊披露的一些資料和情况,使整件事顯得稍為豐富和主體起來,此乃審訊公開透明的結果,是內地司法審訊進步的體現。薄熙來翻供,雖然會出現了一些當局不想見到的狀况,但是我們認為毋須掛慮,因為在事實和證據面前,只會對照出薄熙來說詞的蒼白虛妄,只要控方拿出「鐵證」,民衆自會判別是非黑白。
今次審訊,是打造司法權威和公信力的大好機會,保持透明度,做好文字微博直播,讓審訊全過程暴露,則不僅彰顯打老虎的決心,一定程度上也會扭轉國人普遍對法庭和法官的負面印象。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