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梁啟智﹕金權介入政治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24日 06:35
2013年08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傳媒揭發航空公司邀請立法會議員到法國考察,隨即被指可能涉及利益問題。筆者認為,這次事件不僅僅是有沒有申報利益的問題,這也不僅僅是親屬有否陪同的問題,而是金權介入政治的問題:誰有錢,誰就可以擁有尊貴議員的耳朵。


航空公司款待議員到訪飛機工廠,還要一起接收新飛機回港,這行程的潛台詞相當明顯:航空事業發展一日千里,香港應該把握機遇。然而,香港現正面對機場應否擴建的爭議,議員們不可能忽視此行本身的政治含義。有議員辯稱此行的目的不是飲飲食食而是公務為主,筆者卻恰恰認為這個公務的內容才最令人擔憂。


外界贊助議員外訪,行程設計本身就是政治。對此,筆者特別認為泛民的議員理應早已有所警惕。畢竟,中聯辦搞的交流活動往往會被他們批為「洗腦團」,為何對其他組織辦的就不設戒心?如果有學校以國情教育為名帶學生到北京,只看鳥巢水立方和升旗禮而不看農民工子弟學校和胡同拆遷,雖然這種行程也絕非遊山玩水,但卻肯定會引來議員們的批評。既然如此,何解議員們又會律己以寬?


誰有錢

誰可以擁有尊貴議員的耳朵

同一道理,同樣是考察航空事業,如果由環保組織贊助的話,可改為走訪反對倫敦希斯路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地區組織,而不會去飛機工廠;又或者可把行程改由社運組織贊助,全體議員齊去東京成田機場,見證一眾「釘子戶」如何數十年來在停機坪的中央守戶家園。這些活動,航空公司恐怕都是不會贊助的。


而香港現時的情况,航空公司遠遠比環保和社運組織富有,議員對航空事業的認識就在這個位置出偏差了。筆者不是要針對特定的企業或立場,而是我們是否要提出一種制度,確保不論是跨國企業還是志願團體,是外國政府還是北京政府,也不能透過金權來扭曲港人治港的公平公正。我們不能盲目相信議員們接受了這些贊助之後不會偏聽,香港人相信的從來都是制度。


普選要來了,當立法會不再只是「吹水會」,而能夠堂堂正正成為政策確認的場所,各式各樣的利益就會蜂擁而至。舉個例,如果電視台擔心新牌照會帶來競爭,大可以成立一個什麼電視業關注組,然後以年薪百萬邀請退休議員當顧問。如果以為企業贊助議員考察只不過是申報問題,這種把戲只會愈來愈多,又豈只能當作是觀感問題對待?真普選我們鐵定爭取,但圍繞整個政治系統的監督同樣要滴水不漏。


事實上,香港現在已經面對很嚴重的政治捐獻問題。某些政黨長期以各式優惠在地區籠絡選民,我們要質疑的並不僅僅是這些優惠的資金來源不明,而是我們是否應該容許政黨無限制地接受捐獻。從制度來看,一種可能的管理方法,就是規定每名市民於每次選舉期間可作一定限額的捐獻,而非個人的捐獻則全面禁止。筆者斗膽猜想,立法會的各個大黨都不能接受這條「辣招」。然而如果議員本身未能夠做到比白更白,又如何面對當前政府的禮崩樂壞?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