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本欄上周提及國際大鱷索羅斯持有大量看淡美國標普的期權,反映出他極度看淡美股,同一時間,有「末日博士」之稱的投資者麥嘉華,最近在接受美國CNBC財經電視台訪問時也表示,對於美國股市同樣不樂觀,認為美股到年底前,有可能出現如1987年時的股災,下跌兩成,甚至更多。
麥嘉華看淡美國股市的一個重要理據,乃是當標普500指數在月初屢創新高時,卻有多達170隻股份為一年新低,即是說,美國股市的升勢,只由少數股份所帶動,市底其實已很弱,要美國股市大市再升,除非有關股份往後業績極其強勁,否則美國股市已是強弩之末。
港樓市靠細價樓獨撐
末日博士的分析,其實也能借來分析近期香港樓市的表現。香港樓市交投因為辣招大減之餘,雖然整體樓價指數仍在高位徘徊,但其實中上價物業已率先調整,豪宅及大型屋苑如太古城,不少同類單位成交價已較高位調整8%至10%,日前更有將軍澳樓盤,竟然持貨5年仍然要虧蝕,而大圍、馬鞍山和大埔,均陸續出現有單位做價跌回3年至5年前,情况就如美國股市指數雖然創新高,卻有大量股份跌到七個一皮般。
事實上,近數月在港府辣招下,樓市只靠細價樓支撐,如果沒有「白居二」的一輪催谷,樓價指數可能早已明顯調整,但近期二手居屋做價也開始露疲態,如美國9月以後真的開始退市,情况便更令人擔心。
本港龍頭地產代理美聯集團(1200)昨日公布半年業績,由去年上半年錄得1.28億元的盈利,轉為虧損達9517.5萬多元,反映代理經營情况極為惡劣。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就話,政府自去年開始過度人為干預樓市,有違本港一直奉行的「積極不干預」經濟原則,一二手物業交投已連續5個月沉寂,第二季整體物業成交量僅14,291宗,為22年半的季度新低,樓市黃金年代即將告終,勢拖垮支撐本港經濟的重要命脈。
美聯黃建業:樓市黃金年代告終
黃建業又指出,本港樓市面臨「內憂外患」,內憂包括3D辣招、供應增加、加息、內地人消費減弱和樓市食老本,而外患則有美國退市、美息上調、走資潮、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他相信未來樓市是「低處未算低」,最壞時刻仍未來臨,代理要扣緊安全帶,做足「過冬」的防範措施。
在美聯集團宣布業績之時,在該公司任職超過20年的住宅部阿頭陳坤興也辭去職務,看來今次樓市寒潮,確實不易捱。
黃建業指出,美國退市和美息上調,會是香港樓市的重要外患,其實不無道理。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本周便曾高見2.9厘以上,與3厘的重要心理關口,只差一箭之遙。
聯儲不加息 債息照升
一般人有一誤解,以為只要聯儲局不加息,息口便不會大漲,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皆因聯儲局所謂不加息,只是維持拆借與銀行的貼現窗利率不變,但市場利率,尤其長期利率,聯儲局卻是無能為力,所以美國10年債息可由去年最低的1.46厘,倍升至最近最高的逾2.9厘(圖1),而房地美本周便公布,其提供的30年固定按揭貸款平均息率為4.58厘,較前一周的4.4厘升了18個基點(100基點等於1厘),15年期固定按揭平均息率為3.6厘,也按周升了16個基點,為兩年來的高位!
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探底 美或提早收水
有評論說,美國失業率仍然高企,聯儲局就算退市也會慢慢來,不過,如看一看美國的每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卻已跌回金融海嘯前水平(圖2),筆者認為這數據可算是失業率的領先指標,則稍後如美國失業率快速改善,令聯儲局加快退市,筆者將不會感到奇怪。
相對於美聯集團,中原昨日也宣布上半年該公司的香港業績倒退了25%。筆者日前在一私人聚會遇上中原老闆施永青,他就說看淡香港樓市,原因之一同樣是因美息看升,並指息口上升,樓市投資者自然要求較高租金回報,而若租金不升,便唯有價格下調。
領匯跌穿近期低位 樓市響警號
施永青特別指出,領匯(0823)股價近期大跌,便是反映資產市場對美國加息的憂慮,而筆者找來領匯的股價圖細看,便見到其股價跌穿了月前當恒指在低位19,600左右時的水平(圖3),根據筆者觀察,領匯上市後7年,其股價與香港樓價走勢的方向與升跌大致相若,則領匯跌破了近期的低位,對樓市肯定不是好信號。
星洲組屋乏二手市場 缺升值空間
新加坡剛公布其國民人人可以買得起樓的大計,即就算是月入6000港元的家庭,透過強積金支付和政府的幫助,也可買得起兩房單位,令到不少香港傳媒大加推許,自然更突顯香港高樓價的問題。
不過,有朋友指出,新加坡人大多購入由政府提供的「組屋」,幾乎沒有二手市場,更遑論組屋可以升值。相對下,香港有一半家庭擁有自置居所,當樓價高企,等同有一半人口遠遠擁有資產值數以百萬元計,反而令新加坡人羡慕不已。
另外,投資環境趨於動盪,如何管理包括「磚頭」及其資產,做好風險管理,已是不可迴避的問題。為此,《明報》與摩根大通私人財富管理合作,於下月初接連舉辦兩場財富與資產管理研討會,有興趣報名讀者可登入(http://mpfinance.com/Sep2013.htm)。
明報記者 陸振球
麥嘉華看淡美國股市的一個重要理據,乃是當標普500指數在月初屢創新高時,卻有多達170隻股份為一年新低,即是說,美國股市的升勢,只由少數股份所帶動,市底其實已很弱,要美國股市大市再升,除非有關股份往後業績極其強勁,否則美國股市已是強弩之末。
港樓市靠細價樓獨撐
末日博士的分析,其實也能借來分析近期香港樓市的表現。香港樓市交投因為辣招大減之餘,雖然整體樓價指數仍在高位徘徊,但其實中上價物業已率先調整,豪宅及大型屋苑如太古城,不少同類單位成交價已較高位調整8%至10%,日前更有將軍澳樓盤,竟然持貨5年仍然要虧蝕,而大圍、馬鞍山和大埔,均陸續出現有單位做價跌回3年至5年前,情况就如美國股市指數雖然創新高,卻有大量股份跌到七個一皮般。
事實上,近數月在港府辣招下,樓市只靠細價樓支撐,如果沒有「白居二」的一輪催谷,樓價指數可能早已明顯調整,但近期二手居屋做價也開始露疲態,如美國9月以後真的開始退市,情况便更令人擔心。
本港龍頭地產代理美聯集團(1200)昨日公布半年業績,由去年上半年錄得1.28億元的盈利,轉為虧損達9517.5萬多元,反映代理經營情况極為惡劣。美聯集團主席黃建業就話,政府自去年開始過度人為干預樓市,有違本港一直奉行的「積極不干預」經濟原則,一二手物業交投已連續5個月沉寂,第二季整體物業成交量僅14,291宗,為22年半的季度新低,樓市黃金年代即將告終,勢拖垮支撐本港經濟的重要命脈。
美聯黃建業:樓市黃金年代告終
黃建業又指出,本港樓市面臨「內憂外患」,內憂包括3D辣招、供應增加、加息、內地人消費減弱和樓市食老本,而外患則有美國退市、美息上調、走資潮、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他相信未來樓市是「低處未算低」,最壞時刻仍未來臨,代理要扣緊安全帶,做足「過冬」的防範措施。
在美聯集團宣布業績之時,在該公司任職超過20年的住宅部阿頭陳坤興也辭去職務,看來今次樓市寒潮,確實不易捱。
黃建業指出,美國退市和美息上調,會是香港樓市的重要外患,其實不無道理。美國10年期債券孳息,本周便曾高見2.9厘以上,與3厘的重要心理關口,只差一箭之遙。
聯儲不加息 債息照升
一般人有一誤解,以為只要聯儲局不加息,息口便不會大漲,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皆因聯儲局所謂不加息,只是維持拆借與銀行的貼現窗利率不變,但市場利率,尤其長期利率,聯儲局卻是無能為力,所以美國10年債息可由去年最低的1.46厘,倍升至最近最高的逾2.9厘(圖1),而房地美本周便公布,其提供的30年固定按揭貸款平均息率為4.58厘,較前一周的4.4厘升了18個基點(100基點等於1厘),15年期固定按揭平均息率為3.6厘,也按周升了16個基點,為兩年來的高位!
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探底 美或提早收水
有評論說,美國失業率仍然高企,聯儲局就算退市也會慢慢來,不過,如看一看美國的每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卻已跌回金融海嘯前水平(圖2),筆者認為這數據可算是失業率的領先指標,則稍後如美國失業率快速改善,令聯儲局加快退市,筆者將不會感到奇怪。
相對於美聯集團,中原昨日也宣布上半年該公司的香港業績倒退了25%。筆者日前在一私人聚會遇上中原老闆施永青,他就說看淡香港樓市,原因之一同樣是因美息看升,並指息口上升,樓市投資者自然要求較高租金回報,而若租金不升,便唯有價格下調。
領匯跌穿近期低位 樓市響警號
施永青特別指出,領匯(0823)股價近期大跌,便是反映資產市場對美國加息的憂慮,而筆者找來領匯的股價圖細看,便見到其股價跌穿了月前當恒指在低位19,600左右時的水平(圖3),根據筆者觀察,領匯上市後7年,其股價與香港樓價走勢的方向與升跌大致相若,則領匯跌破了近期的低位,對樓市肯定不是好信號。
星洲組屋乏二手市場 缺升值空間
新加坡剛公布其國民人人可以買得起樓的大計,即就算是月入6000港元的家庭,透過強積金支付和政府的幫助,也可買得起兩房單位,令到不少香港傳媒大加推許,自然更突顯香港高樓價的問題。
不過,有朋友指出,新加坡人大多購入由政府提供的「組屋」,幾乎沒有二手市場,更遑論組屋可以升值。相對下,香港有一半家庭擁有自置居所,當樓價高企,等同有一半人口遠遠擁有資產值數以百萬元計,反而令新加坡人羡慕不已。
另外,投資環境趨於動盪,如何管理包括「磚頭」及其資產,做好風險管理,已是不可迴避的問題。為此,《明報》與摩根大通私人財富管理合作,於下月初接連舉辦兩場財富與資產管理研討會,有興趣報名讀者可登入(http://mpfinance.com/Sep2013.htm)。
明報記者 陸振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