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呂大樂在〈在香港,公投可能是最有效的「維穩」〉指出,建制派與社會運動派的兩端,都不太能對應中間大眾。如果有所謂的「普通香港人」這個概念的話,則香港政治的結構已經不能理解到他們的需要。因此公投最能鎮定兩邊極端主張,找出香港意識最大公因數。
當然,何謂普通人,則很視乎論者如何描繪、刻劃這些印象而定,譬如貪小便宜、專業、法治、自由、努力工作、重視家庭之類。我閱讀到的網上意見,倒是很一面倒認為這個「普通香港人」印象老早淪為在大眾媒體影響下,不懂思考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事情、不願意主動思考的愚夫愚婦「腦殘」代名詞。而這種終極去政治化的刻劃,對熟悉香港社會研究的讀者而言,並非新鮮,實乃耳熟能詳的理論。如功利化家庭、行政吸納政治等理論解釋,去支持普通香港人印象的成立。
文章期望社會各方,尋回這個多少屬於經典香港人印象與香港社會理論,大概也別無異議。可是,重點可能不太是各方政治力量是否知道這些大眾需要,或者如何得知這種「全體意志」(諸如民調、公投),而是我的世代與身邊朋友,認為這種計算,也不能得出眾人皆服氣的、合理的、正統與合法的「一般意志」(盧梭語,指社會全體的一般意志,並非由社會上個別意志的人所單純組合而成,只能是一種只有客觀的外部者才能觀察得到的終極意志)。透過民調、公投所得到的個別意志的集合,並不能解決任何合法性危機。
文章這次提出公投作為一種可能答案,也自然意識到各方可能的批評,無論傾向理想或實際考慮的人都會覺得不滿。我倒反而認為最大問題除了是這個方法已經嘗試過一次(該如何解釋低投票率?),最大問題反是就算投票了大家還是不會服氣。
選完大家是否服氣?
這點當代日本最富想像力漫畫家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全職獵人)相當值得參考。早期故事曾討論過,如果團體意見紛紜,3個人支持兩個反對的情况下,最不適合投票決定,因為無論如何輸掉的人都不會服氣。在最新的故事《獵人會長選舉篇》中,一眾獵人要選出新的會長,怎知道前會長訂下古怪規則,規定「第一輪選舉最高得票數若沒有超過全體獵人協會成員數的一半,則前16名重新進行選舉,若仍未超過半數則減少至一半,重新進行」、「若某輪投票率不滿95%則該輪選舉重新進行」。換句話說就是把所有人困死在一個必須得到全體參與、認可的假想試驗之中(拉布式投票!)。
以上漫畫情節的重點在回應代議政制(間接民主)的合法性危機(當然有評論人認為不過是借自AKB48總選舉的話題而已)。重點是天馬行空提案就得有想像力,而且對何謂「信賴」的討論不能停留在是否通過既定程序的假設上。
安心社會VS信賴社會?
香港在未得到間接民主的情况下,其實老早遇上直接民主主義的要求。民主主義的定義已經演變成溝通、對話、遊行中才能體驗到。而當今香港的情况,就是面對70年代所奠定的一切假設,一邊全力維護這種「安心社會」(建制派全力維護港英狀態頗為諷刺),另一邊網絡世代則認為真正的「信賴社會」,必須建立在過往香港核心價值的提升與守護,而非僵化地把香港成功故事直接套用,應付逐漸中國化的壓力。看似政治的問題,其實老早埋藏在過去一切香港社會對何為「公、私」的假設中,只是當今重現,必須重新檢視而已。
參考:
東浩紀《一般意志2.0:盧梭、佛洛伊德、Google》
山岸俊男《信賴的構造》
小田實《難死的思想》
當然,何謂普通人,則很視乎論者如何描繪、刻劃這些印象而定,譬如貪小便宜、專業、法治、自由、努力工作、重視家庭之類。我閱讀到的網上意見,倒是很一面倒認為這個「普通香港人」印象老早淪為在大眾媒體影響下,不懂思考自己生活圈子以外的事情、不願意主動思考的愚夫愚婦「腦殘」代名詞。而這種終極去政治化的刻劃,對熟悉香港社會研究的讀者而言,並非新鮮,實乃耳熟能詳的理論。如功利化家庭、行政吸納政治等理論解釋,去支持普通香港人印象的成立。
文章期望社會各方,尋回這個多少屬於經典香港人印象與香港社會理論,大概也別無異議。可是,重點可能不太是各方政治力量是否知道這些大眾需要,或者如何得知這種「全體意志」(諸如民調、公投),而是我的世代與身邊朋友,認為這種計算,也不能得出眾人皆服氣的、合理的、正統與合法的「一般意志」(盧梭語,指社會全體的一般意志,並非由社會上個別意志的人所單純組合而成,只能是一種只有客觀的外部者才能觀察得到的終極意志)。透過民調、公投所得到的個別意志的集合,並不能解決任何合法性危機。
文章這次提出公投作為一種可能答案,也自然意識到各方可能的批評,無論傾向理想或實際考慮的人都會覺得不滿。我倒反而認為最大問題除了是這個方法已經嘗試過一次(該如何解釋低投票率?),最大問題反是就算投票了大家還是不會服氣。
選完大家是否服氣?
這點當代日本最富想像力漫畫家冨樫義博《Hunter X Hunter》(全職獵人)相當值得參考。早期故事曾討論過,如果團體意見紛紜,3個人支持兩個反對的情况下,最不適合投票決定,因為無論如何輸掉的人都不會服氣。在最新的故事《獵人會長選舉篇》中,一眾獵人要選出新的會長,怎知道前會長訂下古怪規則,規定「第一輪選舉最高得票數若沒有超過全體獵人協會成員數的一半,則前16名重新進行選舉,若仍未超過半數則減少至一半,重新進行」、「若某輪投票率不滿95%則該輪選舉重新進行」。換句話說就是把所有人困死在一個必須得到全體參與、認可的假想試驗之中(拉布式投票!)。
以上漫畫情節的重點在回應代議政制(間接民主)的合法性危機(當然有評論人認為不過是借自AKB48總選舉的話題而已)。重點是天馬行空提案就得有想像力,而且對何謂「信賴」的討論不能停留在是否通過既定程序的假設上。
安心社會VS信賴社會?
香港在未得到間接民主的情况下,其實老早遇上直接民主主義的要求。民主主義的定義已經演變成溝通、對話、遊行中才能體驗到。而當今香港的情况,就是面對70年代所奠定的一切假設,一邊全力維護這種「安心社會」(建制派全力維護港英狀態頗為諷刺),另一邊網絡世代則認為真正的「信賴社會」,必須建立在過往香港核心價值的提升與守護,而非僵化地把香港成功故事直接套用,應付逐漸中國化的壓力。看似政治的問題,其實老早埋藏在過去一切香港社會對何為「公、私」的假設中,只是當今重現,必須重新檢視而已。
參考:
東浩紀《一般意志2.0:盧梭、佛洛伊德、Google》
山岸俊男《信賴的構造》
小田實《難死的思想》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