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扶貧委員會較早之前諮詢律政司意見,相信公務員在處理津貼申請的時候,單憑地址難判斷住戶是否犯法,擬在明日的扶委會會議通過向工廈劏房戶發放「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津貼。扶貧會成員羅致光表示,委員會有共識協助此類住戶,但必須釐清法律責任,又擔心不少工廈劏房並無租約,或誘發租金上漲或海鮮價的情况,會內須討論解決方案。
指長遠應加強執法
政府今年底向劏房戶、露宿者等發放第二輪「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津貼,但上月仍未放寬資格至工廈劏房戶,認為有關劏房屬違法,若由公務員處理津貼申請,須向屋宇署匯報執法,但有指政府將就發放津貼「開綠燈」,料約5000戶受惠,涉及總額約3700萬元。
扶貧會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昨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市民是因經濟壓力才迫不得已入住工廈劏房,委員會有共識要協助他們,但強調會勸喻住戶搬往其他地方,長遠也應加強執法,故必須釐清法律責任。
指長遠應加強執法
政府今年底向劏房戶、露宿者等發放第二輪「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津貼,但上月仍未放寬資格至工廈劏房戶,認為有關劏房屬違法,若由公務員處理津貼申請,須向屋宇署匯報執法,但有指政府將就發放津貼「開綠燈」,料約5000戶受惠,涉及總額約3700萬元。
扶貧會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昨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市民是因經濟壓力才迫不得已入住工廈劏房,委員會有共識要協助他們,但強調會勸喻住戶搬往其他地方,長遠也應加強執法,故必須釐清法律責任。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