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保經濟穩定增長,中央已表明下半年加快鐵路投資,並將城軌項目及地鐵的投資建設事宜下放給地方政府與民間資金。雖然地方對此反應雀躍,但以廣珠城軌為例,營運兩年仍然虧損,去年收入連還貸款利息都不夠,人流量又不足,回本遙遙無期。學者擔心,以地方政府現時財力,恐怕長遠利益未見,先背負更沉重債務。
今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增至6600億
國務院於本月19日公布有關加快鐵路建設的方案,明確表示要爭取超額完成今年投資計劃,換句話說下半年的鐵路項目隨時加碼;此前,中國鐵路總公司亦已將今年的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目標金額由65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上調至6600億元(見圖)。
同時,中央又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市場,向地方政府和民間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地鐵的經營權,以吸引更多投資者。
36城市准建城軌 7年後投資達4萬億
目前全國獲批准建軌道交通的城市有36個,估計到2020年的投資額達到4萬億元;其中按廣東省的規劃,到2020年珠三角將建設16條城軌線路,到2015年的投資額為1112億元。除已通車的廣珠城軌,莞惠、穗莞深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透過城軌推動經濟增長的如意算盤能否敲響仍是未知數,但可肯定是成本動輒百億元以上計的城軌項目不可能於短期內收支平衡。像2011年1月開始營運、去年底全線通車的廣珠城軌,總投資230億元,當中包括了137億元銀行借貸,2011年須付利息3.3億元,但當年運輸收入僅3.69億元;去年運輸收入4.4億元,付息卻高達5.01億元,兩年下來基本入不敷出。
每日10萬人次才達標 現不足2萬
為減輕虧損,廣珠線今年初加價,並透露其每年平均須償還利息約9億元。以此連同230億元成本計算,若該線要於15年內回本,即需要年收入24億元以上,再以其全程70元二等票換算,則每日客流量需要10萬人次才達標,但目前其日均客流量卻不足2萬人次,回本遙遙無期。
但就算明知虧損,仍無阻地方政府建城軌的興致。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表示近期收到很多城市邀請,都是希望他去考察建設城軌或地鐵的可行性。
學者憂變相加深地方財政負擔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教授趙堅也認為,作為商業項目,前期投資大,回本期長的軌道交通難言吸引,「剛開始的客流量會較差,像武廣高鐵開通首年便被指常常空車」。他擔心今次中央倉促下放投資額數百億計的城軌項目予地方有點過於草率,「民間資金因為回本時間長而興趣不高,最終地方還是要依賴大量借貸籌集資金,在原有債務未見紓緩下,最終還是加深地方財政負擔,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