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由法律學者戴耀廷、社會學者陳健民和朱耀明牧師三子發起的「和平佔中」首輪的商討日,掀起了社會陣陣的漣漪。當大家見到各種各樣針對和平佔中的撲擊和醜化,就自然明白到中央政府是何等關注和平佔中的蔓延。相信由現時到10月期間,社會上將會出現來自四方八面的打壓,目的是要將和平佔中撲滅於萌芽期間。
要將和平佔中的第二輪帶入社區,並期望以遍地開花的形式深入社區基層,以期產生全民參與的全民運動之目標,據個人多年的社區組織和社運的經驗來看,卻是談何容易。
首先本港市民大多數是會對空泛和遙遠的事件反應冷漠,但卻對那些迫切和具體的問題作出較強烈的反應,繼而積極投入。最近將軍澳居民對政府於該區擴展堆填區,作出持續的抗議行動,可見一斑。但和平佔中始終是明年較遙遠和較離身的事。
放下歧見 積極推動
此外,本港市民一般來說都是較為關注民生問題多於政制問題,多年的民意調查都證實了此點。故此要於10月期間出現全民參與的商討過程,是較難實現的。再其次,是和平佔中的秘書處無論在人力和物力方面都欠缺資源,又豈能做好以下兩項重要的工作呢?一是推動全港性的宣傳,二是組織和發動支持和平佔中的力量。
不過縱使如此,我想指出一點是,和平佔中的行動是需要大家放下歧見,積極推動的。為什麼呢?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本港民主運動經過30多年的爭取,甚至於過程中有些社運前輩已經先我們而去,但港人終於爭取到經人大通過的決議,表明了2017年本港可普選行政長官和於2020年可普選立法會。眾所周知本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民眾、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等都要依法辦事,而事實上經人大通過的決議,本身既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更是中央政府對港人的選舉承諾,豈能隨意放棄。
現時中央政府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可謂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這「一國」卻是建基於一黨專政的制度上。正因如此,中央政府是不願意讓本港於2017年落實行政長官真正的普選,以免於本港出現政黨輪替執政的局面。因為一方面,中央政府顧慮到當選的人士有可能是非中央可接受的人士,容易造成失控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則會對內地政治產生一定程度的衝擊,甚至動搖一黨專制的根基。當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發表的「筲箕論」,經已反映出中央政府對普選的立場。最近流傳的「守尾門」講法,都顯然是有點一廂情願的。上述是中央政府的盤算,而這個盤算相信在一段長時間內,也看不到有任何改變的迹象。
不斷打壓 令民眾更加團結
由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爭議,「一國」與「兩制」的深層次矛盾終於顯露港人面前。可是在「兩制」下生活的港人,卻有另一番的盤算。本港已經發展成一個公民社會,正如英國社會學家馬歇爾所提出的公民權力(Citizenship rights, T.H. Marshall, 1963),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力,包括平等的政治權利(如投票權等)、民權(如言論自由等)和社會權利(如接受社會福利等)。一般來說,本港市民的公民意識是相當普及的。2017年的特首選舉,港人所要求的不外乎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平等政治權利。本港政制的發展,至今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港人為了爭取民主普選,已付出了30多年的心血,故絕不會因有關方面的打壓而有所動搖,甚或退縮一隅。個人相信,各方面的不斷打壓,只會令支持民主的民眾匯聚成一股更加團結的抗爭力量,而網絡的普及更加深了社會動員的力量。
總結來說,和平佔中提出了全民參與和公民授權的行動方針,亦彰顯了和平丶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去爭取真普選。和平佔中所面對的困難固然不少,但新的形勢是需要新的策略來處理。故此,支持民主的人士,活在當下,各盡所能,悉力以赴,向着真普選的標竿直跑。
作者是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要將和平佔中的第二輪帶入社區,並期望以遍地開花的形式深入社區基層,以期產生全民參與的全民運動之目標,據個人多年的社區組織和社運的經驗來看,卻是談何容易。
首先本港市民大多數是會對空泛和遙遠的事件反應冷漠,但卻對那些迫切和具體的問題作出較強烈的反應,繼而積極投入。最近將軍澳居民對政府於該區擴展堆填區,作出持續的抗議行動,可見一斑。但和平佔中始終是明年較遙遠和較離身的事。
放下歧見 積極推動
此外,本港市民一般來說都是較為關注民生問題多於政制問題,多年的民意調查都證實了此點。故此要於10月期間出現全民參與的商討過程,是較難實現的。再其次,是和平佔中的秘書處無論在人力和物力方面都欠缺資源,又豈能做好以下兩項重要的工作呢?一是推動全港性的宣傳,二是組織和發動支持和平佔中的力量。
不過縱使如此,我想指出一點是,和平佔中的行動是需要大家放下歧見,積極推動的。為什麼呢?其實理由很簡單。因為本港民主運動經過30多年的爭取,甚至於過程中有些社運前輩已經先我們而去,但港人終於爭取到經人大通過的決議,表明了2017年本港可普選行政長官和於2020年可普選立法會。眾所周知本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民眾、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等都要依法辦事,而事實上經人大通過的決議,本身既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更是中央政府對港人的選舉承諾,豈能隨意放棄。
現時中央政府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可謂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這「一國」卻是建基於一黨專政的制度上。正因如此,中央政府是不願意讓本港於2017年落實行政長官真正的普選,以免於本港出現政黨輪替執政的局面。因為一方面,中央政府顧慮到當選的人士有可能是非中央可接受的人士,容易造成失控的局面,而另一方面則會對內地政治產生一定程度的衝擊,甚至動搖一黨專制的根基。當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發表的「筲箕論」,經已反映出中央政府對普選的立場。最近流傳的「守尾門」講法,都顯然是有點一廂情願的。上述是中央政府的盤算,而這個盤算相信在一段長時間內,也看不到有任何改變的迹象。
不斷打壓 令民眾更加團結
由於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爭議,「一國」與「兩制」的深層次矛盾終於顯露港人面前。可是在「兩制」下生活的港人,卻有另一番的盤算。本港已經發展成一個公民社會,正如英國社會學家馬歇爾所提出的公民權力(Citizenship rights, T.H. Marshall, 1963),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公民權力,包括平等的政治權利(如投票權等)、民權(如言論自由等)和社會權利(如接受社會福利等)。一般來說,本港市民的公民意識是相當普及的。2017年的特首選舉,港人所要求的不外乎是符合國際標準的平等政治權利。本港政制的發展,至今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港人為了爭取民主普選,已付出了30多年的心血,故絕不會因有關方面的打壓而有所動搖,甚或退縮一隅。個人相信,各方面的不斷打壓,只會令支持民主的民眾匯聚成一股更加團結的抗爭力量,而網絡的普及更加深了社會動員的力量。
總結來說,和平佔中提出了全民參與和公民授權的行動方針,亦彰顯了和平丶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去爭取真普選。和平佔中所面對的困難固然不少,但新的形勢是需要新的策略來處理。故此,支持民主的人士,活在當下,各盡所能,悉力以赴,向着真普選的標竿直跑。
作者是香港大學榮譽助理教授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