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發表國家10年發展藍圖,未來將擴大購屋津貼、提升健保、擴建機場等政策,隨即受到本港傳媒廣泛報道,更把新加坡及香港經濟前景作出多方面比較。
組屋政策 令港人羨慕
事實上,單以新加坡的組屋政策,便令不少港人羨慕。據資料顯示,現時新加坡有80%市民居住在組屋(政府的公營房屋),業主佔90%,租客則佔10%;故當地有85%以上市民是業主。新加坡的組屋可以說是「先福利、後市場」,組屋「能買能租」,亦可「先租後買」(香港「置安心」計劃想抄的橋段),總之就是以市民能夠負擔的價錢出售(這部分是福利),而且他們更可擁有全部業權,5年後亦可以免補地價而把房屋出售(這部分是運用市場力量),這方法的優點正正是可把公營房屋的資產激活。
然而,「隔離飯香」或是錯覺,筆者認為,新加坡也有其經濟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談組屋,簡單而言就是平民百姓可透過合理價錢置業,此政策優點是將土地資源釋放出來,讓國民可享受資產增值福利,使經濟價值提高,同時有助搞活樓市。然而,「天下無免費午餐」,現時新加坡人每月須繳付最高16%薪金到中央公積金,供款雖可繳付置業首期,但中央公積金儲蓄率甚高,以致當地人均消費約佔GDP的30%,可見新加坡人可支配收入並不算高。
全民醫保 人民找數
另外,新加坡同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於是李顯龍提出改革公共醫療保險計劃,實施全民醫療保障,「說話講得動聽」,但實際上卻要國民增加支付醫療保險相關稅項,由此可見「羊毛出在羊身上」,醫療問題反而牽連其他經濟問題。
還有,新加坡最喜歡招攬「叻人」進駐,務求帶動經濟增長。無可厚非,近年新加坡GDP升得很快,隨着優才人口日漸增多,以致樓價開始上升,外來人與本地人彼此產生競爭,而非互補利好,這反而導致新加坡本土中產較難出頭,年輕人更難尋找好工作。筆者擔心,如此社會矛盾,將釀成民怨,對經濟推動未必是好事。
黃元山
GNEC投資管理
info@gnec.net
組屋政策 令港人羨慕
事實上,單以新加坡的組屋政策,便令不少港人羨慕。據資料顯示,現時新加坡有80%市民居住在組屋(政府的公營房屋),業主佔90%,租客則佔10%;故當地有85%以上市民是業主。新加坡的組屋可以說是「先福利、後市場」,組屋「能買能租」,亦可「先租後買」(香港「置安心」計劃想抄的橋段),總之就是以市民能夠負擔的價錢出售(這部分是福利),而且他們更可擁有全部業權,5年後亦可以免補地價而把房屋出售(這部分是運用市場力量),這方法的優點正正是可把公營房屋的資產激活。
然而,「隔離飯香」或是錯覺,筆者認為,新加坡也有其經濟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談組屋,簡單而言就是平民百姓可透過合理價錢置業,此政策優點是將土地資源釋放出來,讓國民可享受資產增值福利,使經濟價值提高,同時有助搞活樓市。然而,「天下無免費午餐」,現時新加坡人每月須繳付最高16%薪金到中央公積金,供款雖可繳付置業首期,但中央公積金儲蓄率甚高,以致當地人均消費約佔GDP的30%,可見新加坡人可支配收入並不算高。
全民醫保 人民找數
另外,新加坡同樣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於是李顯龍提出改革公共醫療保險計劃,實施全民醫療保障,「說話講得動聽」,但實際上卻要國民增加支付醫療保險相關稅項,由此可見「羊毛出在羊身上」,醫療問題反而牽連其他經濟問題。
還有,新加坡最喜歡招攬「叻人」進駐,務求帶動經濟增長。無可厚非,近年新加坡GDP升得很快,隨着優才人口日漸增多,以致樓價開始上升,外來人與本地人彼此產生競爭,而非互補利好,這反而導致新加坡本土中產較難出頭,年輕人更難尋找好工作。筆者擔心,如此社會矛盾,將釀成民怨,對經濟推動未必是好事。
黃元山
GNEC投資管理
info@gnec.net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