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被封刀的中大醫學院心臟科主管余卓文,連日來與威爾斯醫院管方隔空對罵,就余卓文是否適合做導管類型手術,各說各話,與醫學、手術理應嚴謹的認知,相去甚遠。涉及醫學的爭議,由於專門而艱深,公衆不了解而無置喙之地,不過,公立醫院每年約做6000宗包括「通波仔」在內的導管類型手術,余文卓與威院的爭論,一定程度已經損害了對公院做這類手術的信心。所以,當局應該介入處理,釐清事態,修補公衆對公立醫院服務質素的質疑。
余卓文與威院各說各話
公衆無從判別是非黑白
此事可追溯至今年2月1日。據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威院和中大醫學院全體專責處理心臟介入程序的醫生投訴,質疑余卓文的技術水平及臨牀手法安全性;發言人更透露相關醫生團隊連余卓文在內共9人,有7人具名投訴余卓文,包括他主理的冠心病通波仔手術較多出現併發症等。按發言人的說法,余卓文在威院和中大醫學院相關醫生團隊,可謂空前孤立,因為其他同事都投訴他做通波仔手術有問題。余卓文執業23年,被譽為心臟科名醫,而且通波仔手術並非新生事物,引入本港超過20年,現在余卓文被投訴連通波仔也有問題,被勒令封刀,不能再做導管類型手術(包括通波仔),對此,他肯定憤憤不平,公衆從表面上則感到難以理解。
事態由2月至本月,其間余卓文與威院有過什麼互動,外間不知道,到近期余卓文召開記者會透露他被威院封刀,自此即與威院各說各話,相互指摘,局外人無從判別哪一個說法符合事實。事態發展至昨日,主要圍繞以下爭論。
首先是余卓文過去3年所做約600宗通波仔手術,被指死亡率高達8.3%,是否屬實。余卓文就此反駁。前昨兩日,威院行政總監馮康指余在較複雜的左心耳封閉手術及導管心瓣手術有問題,並詳細披露去年余卓文主理11宗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個案,其中4名病人過身,2名病人股大動脈穿破,2名心瓣穿了導致心膜積血,有3名技術上不成功,需要補救。
余卓文則說馮康提及死亡的4人,其中3人分別因為肺癆、肺炎或心臟衰竭而死,當中兩人於手術後17個月去世,另一人於7周後離世,認為死亡時間與手術相隔較長,在醫學上不應當作與手術有關;至於第4名死亡病人患有心肌梗塞,手術前已休克,屬很艱難和高風險的手術,他說手術成功,但病人卻因併發症去世。另外,余卓文說這4名死者都是通波仔,並非接受複雜手術。
據知,公院歷年就通波仔手術,都沒有稽核,據余卓文的說法,今次威院是根據一份「13頁紙的簡單報告」,證明他的通波仔成績不理想。然則,這份報告從何而來?若無稽核,則余卓文手術出事率與其他醫生的比較,如何使人信服他通波仔有問題。馮康說為了病人安全,不希望有第12個有問題的病人出現。病人通波仔出事,一個也嫌多,但是余卓文被封刀的理據,並非全無疑點,就此,不僅余卓文,公衆也有權知道,威院有必要交代。經此一事,當局應研議是否稽核公立醫院的通波仔手術,按科學數據審核醫院和醫生的手術水平,以更切合病人的需要和利益。
封刀暴露多個問題
須交代挽公眾信心
馮康認為余卓文手術出事,乃未受過新手術培訓、未掌握技術而做手術,是很大問題。就此,余卓文出示外國有關機構的證書,證明資格無訛,他同時表示曾到丹麥、瑞士及德國作額外培訓與取經,不明白為何馮康要提出如此嚴重的指控。這個爭論,威爾斯醫院則有另一番說法。不過,就此事迄今所知,在本港做導管類型手術的醫生,並無規定必須經過培訓和取得相關資格,若此事反映培訓的必要性,則當局應該研議規定做導管手術的醫生資格,以示一視同仁和保障病人利益。
此事的爭議,除了醫學審核標準、醫生資格等出現不同版本,即使醫學界人士也無所適從,作為公衆更感困惑。一般而言,醫生地位崇高,醫學治療被認為科學嚴謹,但是余卓文此事引起的爭論,反映實情並非如此,箇中有什麼問題,由於事態宛如「羅生門」,外界無從判別。此外,事態也暴露了威院的行政管理問題,例如馮康說並無勒令余卓文全面封刀,一些簡單的手術仍然可以做,云云;不過,余卓文出示一封電郵,顯示當局要求他停止所有在新界東聯網做任何導管相關手術。電郵文件和馮康的說法哪一個較可信,威院需要交代。
公立醫院對公衆的意義,等同救命之地,以余卓文被封刀揭示的一些情况,所暴露問題會否影響醫院對公衆提供的服務,攸關公衆切身利益,政府應該關注。所以,此事不宜純由威院或中大醫學院處理,政府應該介入釐清真相,同時就醫院管理應興應革之事,一併調整,以維持公衆對公院和醫生的百分之百信任。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余卓文與威院各說各話
公衆無從判別是非黑白
此事可追溯至今年2月1日。據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威院和中大醫學院全體專責處理心臟介入程序的醫生投訴,質疑余卓文的技術水平及臨牀手法安全性;發言人更透露相關醫生團隊連余卓文在內共9人,有7人具名投訴余卓文,包括他主理的冠心病通波仔手術較多出現併發症等。按發言人的說法,余卓文在威院和中大醫學院相關醫生團隊,可謂空前孤立,因為其他同事都投訴他做通波仔手術有問題。余卓文執業23年,被譽為心臟科名醫,而且通波仔手術並非新生事物,引入本港超過20年,現在余卓文被投訴連通波仔也有問題,被勒令封刀,不能再做導管類型手術(包括通波仔),對此,他肯定憤憤不平,公衆從表面上則感到難以理解。
事態由2月至本月,其間余卓文與威院有過什麼互動,外間不知道,到近期余卓文召開記者會透露他被威院封刀,自此即與威院各說各話,相互指摘,局外人無從判別哪一個說法符合事實。事態發展至昨日,主要圍繞以下爭論。
首先是余卓文過去3年所做約600宗通波仔手術,被指死亡率高達8.3%,是否屬實。余卓文就此反駁。前昨兩日,威院行政總監馮康指余在較複雜的左心耳封閉手術及導管心瓣手術有問題,並詳細披露去年余卓文主理11宗手術後出現併發症的個案,其中4名病人過身,2名病人股大動脈穿破,2名心瓣穿了導致心膜積血,有3名技術上不成功,需要補救。
余卓文則說馮康提及死亡的4人,其中3人分別因為肺癆、肺炎或心臟衰竭而死,當中兩人於手術後17個月去世,另一人於7周後離世,認為死亡時間與手術相隔較長,在醫學上不應當作與手術有關;至於第4名死亡病人患有心肌梗塞,手術前已休克,屬很艱難和高風險的手術,他說手術成功,但病人卻因併發症去世。另外,余卓文說這4名死者都是通波仔,並非接受複雜手術。
據知,公院歷年就通波仔手術,都沒有稽核,據余卓文的說法,今次威院是根據一份「13頁紙的簡單報告」,證明他的通波仔成績不理想。然則,這份報告從何而來?若無稽核,則余卓文手術出事率與其他醫生的比較,如何使人信服他通波仔有問題。馮康說為了病人安全,不希望有第12個有問題的病人出現。病人通波仔出事,一個也嫌多,但是余卓文被封刀的理據,並非全無疑點,就此,不僅余卓文,公衆也有權知道,威院有必要交代。經此一事,當局應研議是否稽核公立醫院的通波仔手術,按科學數據審核醫院和醫生的手術水平,以更切合病人的需要和利益。
封刀暴露多個問題
須交代挽公眾信心
馮康認為余卓文手術出事,乃未受過新手術培訓、未掌握技術而做手術,是很大問題。就此,余卓文出示外國有關機構的證書,證明資格無訛,他同時表示曾到丹麥、瑞士及德國作額外培訓與取經,不明白為何馮康要提出如此嚴重的指控。這個爭論,威爾斯醫院則有另一番說法。不過,就此事迄今所知,在本港做導管類型手術的醫生,並無規定必須經過培訓和取得相關資格,若此事反映培訓的必要性,則當局應該研議規定做導管手術的醫生資格,以示一視同仁和保障病人利益。
此事的爭議,除了醫學審核標準、醫生資格等出現不同版本,即使醫學界人士也無所適從,作為公衆更感困惑。一般而言,醫生地位崇高,醫學治療被認為科學嚴謹,但是余卓文此事引起的爭論,反映實情並非如此,箇中有什麼問題,由於事態宛如「羅生門」,外界無從判別。此外,事態也暴露了威院的行政管理問題,例如馮康說並無勒令余卓文全面封刀,一些簡單的手術仍然可以做,云云;不過,余卓文出示一封電郵,顯示當局要求他停止所有在新界東聯網做任何導管相關手術。電郵文件和馮康的說法哪一個較可信,威院需要交代。
公立醫院對公衆的意義,等同救命之地,以余卓文被封刀揭示的一些情况,所暴露問題會否影響醫院對公衆提供的服務,攸關公衆切身利益,政府應該關注。所以,此事不宜純由威院或中大醫學院處理,政府應該介入釐清真相,同時就醫院管理應興應革之事,一併調整,以維持公衆對公院和醫生的百分之百信任。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