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眼鏡能成為不可或缺的時尚配飾,不得不多謝Oliver Goldsmith家族。雖然他們並非眼鏡的發明者,但由19世紀開始充當着transformer的角色,把本來醫學味濃的老套眼鏡款式轉化,令眼鏡在1950、60年代逐漸成為時尚界的寵兒。
王妃紅星愛「戴」
摩洛哥王妃Grace Kelly鍾愛的Hope系列太陽眼鏡、英國戴安娜王妃拍攝雜誌Tatler封面時戴的白框太陽眼鏡、Audrey Hepburn在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年)中佩戴的Manhattan黑框太陽眼鏡、John Lennon常戴的Oban金絲眼鏡……以至今天的Lady Gaga、Gwyneth Paltrow等都是Oliver Goldsmith(下稱OG)的粉絲。說起一眾明星名人,品牌的第三代傳人Andrew Oliver Goldsmith最為雀躍,拿着相簿大談OG由阿爺年代創立至今的威水史,細說眼鏡如何躋身時尚之列。
OG於1926年由Andrew的祖父Philip Oliver Goldsmith在倫敦創立,當時市面的眼鏡既昂貴又不舒適,並不受歡迎。Philip決定令眼鏡變成時尚必需品,採用龜甲以全人手製造眼鏡打入高檔市場,又在倫敦的60 Poland Street開設工作室及showroom,誓要把OG的眼鏡發揚光大。Andrew的父親Charles Oliver Goldsmith在1940年代末接手生意,推出的Sunspecs太陽眼鏡,一周內被搶購一空,Hope系列的貓眼形太陽眼鏡更被Grace Kelly相中。Andrew在「搖擺倫敦」的1960年代加入公司,本以為可以大展拳腳,豈料卻是噩夢的開始。
太子爺由洗廁所做起
「我熱愛設計,少時希望成為建築師,奈何數理太差,只會建出更多比薩斜塔,教授苦勸我還是從事與life & death無關的設計工作。」無望成為建築師,回家子承父業也不失禮,幻想自己安坐大班椅畫設計圖。「父親給我的第一個任務是洗廁所,3層辦公室,所有廁所都要洗得乾乾淨淨!其後還要到工場打掃及包裝出口眼鏡。」縱使事隔多年,Andrew說起時依然咬牙切齒,但亦明白父親苦心。當時公司內全是老臣子,突然由毫無經驗的太子爺擔大旗當然難以服眾。由低做起,Andrew對公司、對眼鏡行業有更深入的認識。有了相關經驗,他被安排到英國南部開拓業務。「當時科技不發達,我要在黃頁把客戶的地址抄下來一一拜訪,雖吃盡閉門羹,但父親說﹕『開不到訂單,就不要回家!』唯有硬着頭皮,被趕被罵也要找到生意。」
飽經磨練,Andrew終在1964年正式參與設計工作,推出Rip眼鏡系列,把中樑磨平,又在鏡框邊及鏡臂分別加上4顆小金釘,令款式更時尚。「父親說若眼鏡不受歡迎,我就名副其實rest in peace了。」幸好Rip被當時的王室成員Lord Snowdon看上,得傳媒廣泛報道,大獲好評。OG乃少數被王室成員追捧的眼鏡品牌,摩洛哥王妃Grace Kelly更對Hope眼鏡情有獨鍾。當年Andrew把新款Hope眼鏡給予王妃挑選時就發生一段小插曲,「面見王妃前,其隨從告訴我離開時必須面向王妃向後退,因背向她是極無禮的事。那天我雙手拿着大行李箱,要保持平衡,又要倒後行。王妃看着,忍俊不禁叫我轉身走,笑說沒時間看我上演步步驚心。這次經歷,現在想起仍覺有趣。」除了為王室及影星打造眼鏡,OG是第一個被時尚聖經Vogue報道的眼鏡品牌,1970年倫敦The Times更寫道﹕「要理髮會想起Vidal Sassoon,買衫會到Mary Quant,配眼鏡就要到Oliver Goldsmith。」自此奠定OG在時尚界的地位。
人手製造 改良經典
OG在1950至1970年代風頭一時無兩,所謂「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大大小小的時裝品牌相繼加入眼鏡市場,競爭愈趨激烈。作為潮流眼鏡的鼻祖,OG當然得想想點子保住龍頭地位。「我們的眼鏡主打高級消費品市場,堅持全人手製造,提供優質的服務亦是賣點之一,前線員工會提供貼心的服務,我閒時也愛跟客人聊天交流。我們賣的是親切,你可曾見過Karl Lagerfeld、Giorgio Armani會花一個下午的時間與客人分享眼鏡心得?」至於款式方面,Andrew表示Modern Vintage會是OG的設計大方向,不斷改良經典款式,令不同面形的人都戴得舒適,亦會推出OGXOG系列,大約有50個不同款式,告別常用的塑料,改用鈦金屬是品牌的一大突破。
優質 優雅 舒適
現今眾多品牌面向亞洲市場,OG也不例外,多年前已在日本物色頂級眼鏡工匠,日本人處事謹慎,出品的眼鏡都能通過嚴格的品質監控,而潛台詞當然是為了打入民族性強的日本。「Made in Japan的產品等於質素保證,市場非常受落。當然中國也有出色的工匠,但一副Made in China的眼鏡有多值錢,大家心裏有數。」開拓日本市場後,在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等地也設有銷售點。要進一步開拓亞洲市場,有否計劃開設專門店?「亞洲的租金貴得驚人,賣眼鏡的收入扣除租金人工等支出,根本等於白做。現時在亞洲的零售點雖不多,但我相信真心喜歡OG的人,會願意花時間乘車去購買。」知道自己的定位,量力而為,也是清晰的市場策略。
Andrew指自己做眼鏡本着「QEC」精神,即Quality(優質)、Elegant(優雅)和Comfort(舒適)。他認為眼鏡是戴在面上的珠寶,透過眼鏡令人的形象更鮮明。「常有指什麼面形的人應佩戴某幾種特定的鏡框才最合襯,但我認為人生苦短,自己喜歡就好了。」大概OG之所以成功,除了靠名人效應及優質工藝,對眼鏡的熱情亦很重要。回首過去,Andrew雖身為太子爺但亦堅守本分不踰矩,往事說出來像是笑話一場,可沒有從前的歷練,當天的小伙子不會蛻變成今天的Andrew Oliver Goldsmith。他的數理雖差,但為自己所建的人生大樓卻穩如磐石,沒有分毫誤差。
模特兒 Hajnal B.(Starzpeople)
化妝 Melodychiumakeup@yahoo.com.hk
髮型 Alex(Hair Corner)
查詢 2522 1488(尊貴視力)
文 Nicole Tse
部分圖片 陳淑安
美術指導 John Wan
編輯 梁小玲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王妃紅星愛「戴」
摩洛哥王妃Grace Kelly鍾愛的Hope系列太陽眼鏡、英國戴安娜王妃拍攝雜誌Tatler封面時戴的白框太陽眼鏡、Audrey Hepburn在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年)中佩戴的Manhattan黑框太陽眼鏡、John Lennon常戴的Oban金絲眼鏡……以至今天的Lady Gaga、Gwyneth Paltrow等都是Oliver Goldsmith(下稱OG)的粉絲。說起一眾明星名人,品牌的第三代傳人Andrew Oliver Goldsmith最為雀躍,拿着相簿大談OG由阿爺年代創立至今的威水史,細說眼鏡如何躋身時尚之列。
OG於1926年由Andrew的祖父Philip Oliver Goldsmith在倫敦創立,當時市面的眼鏡既昂貴又不舒適,並不受歡迎。Philip決定令眼鏡變成時尚必需品,採用龜甲以全人手製造眼鏡打入高檔市場,又在倫敦的60 Poland Street開設工作室及showroom,誓要把OG的眼鏡發揚光大。Andrew的父親Charles Oliver Goldsmith在1940年代末接手生意,推出的Sunspecs太陽眼鏡,一周內被搶購一空,Hope系列的貓眼形太陽眼鏡更被Grace Kelly相中。Andrew在「搖擺倫敦」的1960年代加入公司,本以為可以大展拳腳,豈料卻是噩夢的開始。
太子爺由洗廁所做起
「我熱愛設計,少時希望成為建築師,奈何數理太差,只會建出更多比薩斜塔,教授苦勸我還是從事與life & death無關的設計工作。」無望成為建築師,回家子承父業也不失禮,幻想自己安坐大班椅畫設計圖。「父親給我的第一個任務是洗廁所,3層辦公室,所有廁所都要洗得乾乾淨淨!其後還要到工場打掃及包裝出口眼鏡。」縱使事隔多年,Andrew說起時依然咬牙切齒,但亦明白父親苦心。當時公司內全是老臣子,突然由毫無經驗的太子爺擔大旗當然難以服眾。由低做起,Andrew對公司、對眼鏡行業有更深入的認識。有了相關經驗,他被安排到英國南部開拓業務。「當時科技不發達,我要在黃頁把客戶的地址抄下來一一拜訪,雖吃盡閉門羹,但父親說﹕『開不到訂單,就不要回家!』唯有硬着頭皮,被趕被罵也要找到生意。」
飽經磨練,Andrew終在1964年正式參與設計工作,推出Rip眼鏡系列,把中樑磨平,又在鏡框邊及鏡臂分別加上4顆小金釘,令款式更時尚。「父親說若眼鏡不受歡迎,我就名副其實rest in peace了。」幸好Rip被當時的王室成員Lord Snowdon看上,得傳媒廣泛報道,大獲好評。OG乃少數被王室成員追捧的眼鏡品牌,摩洛哥王妃Grace Kelly更對Hope眼鏡情有獨鍾。當年Andrew把新款Hope眼鏡給予王妃挑選時就發生一段小插曲,「面見王妃前,其隨從告訴我離開時必須面向王妃向後退,因背向她是極無禮的事。那天我雙手拿着大行李箱,要保持平衡,又要倒後行。王妃看着,忍俊不禁叫我轉身走,笑說沒時間看我上演步步驚心。這次經歷,現在想起仍覺有趣。」除了為王室及影星打造眼鏡,OG是第一個被時尚聖經Vogue報道的眼鏡品牌,1970年倫敦The Times更寫道﹕「要理髮會想起Vidal Sassoon,買衫會到Mary Quant,配眼鏡就要到Oliver Goldsmith。」自此奠定OG在時尚界的地位。
人手製造 改良經典
OG在1950至1970年代風頭一時無兩,所謂「瘦田無人耕,耕開有人爭」,大大小小的時裝品牌相繼加入眼鏡市場,競爭愈趨激烈。作為潮流眼鏡的鼻祖,OG當然得想想點子保住龍頭地位。「我們的眼鏡主打高級消費品市場,堅持全人手製造,提供優質的服務亦是賣點之一,前線員工會提供貼心的服務,我閒時也愛跟客人聊天交流。我們賣的是親切,你可曾見過Karl Lagerfeld、Giorgio Armani會花一個下午的時間與客人分享眼鏡心得?」至於款式方面,Andrew表示Modern Vintage會是OG的設計大方向,不斷改良經典款式,令不同面形的人都戴得舒適,亦會推出OGXOG系列,大約有50個不同款式,告別常用的塑料,改用鈦金屬是品牌的一大突破。
優質 優雅 舒適
現今眾多品牌面向亞洲市場,OG也不例外,多年前已在日本物色頂級眼鏡工匠,日本人處事謹慎,出品的眼鏡都能通過嚴格的品質監控,而潛台詞當然是為了打入民族性強的日本。「Made in Japan的產品等於質素保證,市場非常受落。當然中國也有出色的工匠,但一副Made in China的眼鏡有多值錢,大家心裏有數。」開拓日本市場後,在韓國、台灣、新加坡、香港等地也設有銷售點。要進一步開拓亞洲市場,有否計劃開設專門店?「亞洲的租金貴得驚人,賣眼鏡的收入扣除租金人工等支出,根本等於白做。現時在亞洲的零售點雖不多,但我相信真心喜歡OG的人,會願意花時間乘車去購買。」知道自己的定位,量力而為,也是清晰的市場策略。
Andrew指自己做眼鏡本着「QEC」精神,即Quality(優質)、Elegant(優雅)和Comfort(舒適)。他認為眼鏡是戴在面上的珠寶,透過眼鏡令人的形象更鮮明。「常有指什麼面形的人應佩戴某幾種特定的鏡框才最合襯,但我認為人生苦短,自己喜歡就好了。」大概OG之所以成功,除了靠名人效應及優質工藝,對眼鏡的熱情亦很重要。回首過去,Andrew雖身為太子爺但亦堅守本分不踰矩,往事說出來像是笑話一場,可沒有從前的歷練,當天的小伙子不會蛻變成今天的Andrew Oliver Goldsmith。他的數理雖差,但為自己所建的人生大樓卻穩如磐石,沒有分毫誤差。
模特兒 Hajnal B.(Starzpeople)
化妝 Melodychiumakeup@yahoo.com.hk
髮型 Alex(Hair Corner)
查詢 2522 1488(尊貴視力)
文 Nicole Tse
部分圖片 陳淑安
美術指導 John Wan
編輯 梁小玲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