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咬咬樂」誘BB咀嚼食物長青網文章

2013年08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8月30日 06:35
2013年08月3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不少父母,曾有一個經歷﹕嬰兒由飲奶轉吃正常食物時,都很困難,因為嬰兒常會抗拒父母或家傭餵食。


有港商就發明了一種簡單而實用的專利產品「咬咬樂」,讓嬰兒好像咬奶嘴般學懂自主進食,經過5年時間,現已在全國20多個省份有售,並已出口至歐洲、美國和拉丁美洲。


所謂「咬咬樂」,其實是一個由矽膠製成、有些像奶嘴的東西。但不同的是,它一端的手柄可以扭開,以放入切細了的食物;而讓嬰兒放進口中的矽膠那一端,則有一些小孔。


助由飲奶順利過渡至咀嚼

這設計的作用,是讓嬰兒好像咬奶嘴般咬「咬咬樂」(食物的碎屑和汁液會透過小孔流出),從而學懂自發和主動咀嚼食物,而毋須父母或家傭餵食。其最大好處是,解決了嬰兒抗拒餵食的問題,以及由父母或家傭咬碎食物的衛生問題。


富康玩具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勞富文表示,傳統上,華人父母自己咬碎食物,才餵給嬰兒的習慣,其實不太衛生;因為這有可能傳染感冒或肝炎等疾病。而且,要一向拿着奶樽飲奶的嬰兒忽然改變習慣,也有困難。很多時,都會看到嬰兒扭計,不願進食。「咬咬樂」的設計,則可以讓嬰兒由飲奶順利過渡至主動吃一般食物。


通常,他們會建議,4至5個月大的嬰兒可以開始使用「咬咬樂」來輔食(即開始進食小量一般食物,減少飲奶),然後逐漸增加輔食的比例,直至戒奶。


開心主動勝被動餵食

勞富文認為,嬰兒是最自然、最真情流露、最不懂演戲的人。該公司曾經做過好些小規模試驗,結果令人鼓舞,嬰兒懂得主動咬「咬咬樂」來進食,而且他們的表情非常愉快。


2010年,該公司曾經在香港一個大型嬰兒用品展覽中,即場找了50名嬰兒來試驗,他們的父母都滿意試驗效果。


此外,該公司亦曾經委託美國兩間名牌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及史丹福大學對數十名幾個月至兩歲大的嬰兒做試驗。結果,超過80%的母親都滿意試驗效果。尤其是幾個月至一歲多的嬰兒,更是所有母親都滿意試驗效果。富康稍後還會和廣東省的醫院合作,做大規模的臨牀測試。


勞富文表示,「咬咬樂」令嬰兒由被動餵食變成主動進食,還有一個附帶的好處,那就是咀嚼活動可以有助刺激嬰兒的腦部發育。


10年前已萌生產品概念

勞富文表示,早在10年前,他已萌生「咬咬樂」的概念和構思,只是未將之製成產品。直至差不多6年前,其兒子出生之後,便將之製成實物,讓其兒子試用。之後,又讓該公司員工的子女試用過,效果全部都十分滿意,於是在2008年正式推出「咬咬樂」這產品,開始在內地銷售。


由於嬰兒長大得快,所以「咬咬樂」有不同大小的型號。此外,為了避免不同種類的食物味道混雜,該公司建議,蔬菜、水果、肉類、魚肉最好分別放入不同的「咬咬樂」。該公司亦有推出配上不同顏色和圖形的「咬咬樂」,讓家傭也可以看顏色和圖形來使用,不怕弄錯。


勞富文對於「咬咬樂」寄望甚殷,他認為,既然父母會為嬰兒購買多個奶樽和奶嘴,照理也會購買多個「咬咬樂」。他更希望,最終有一天,「咬咬樂」能夠像奶樽或奶嘴般普及。


經過5年努力,除青海之外,現時「咬咬樂」在內地絕大部分省份都有售,零售點包括母嬰店、百貨公司、沃爾瑪及華潤萬家的部分分店。由2010年底開始,「咬咬樂」更出口至美國和歐洲。由2011年起,則在香港有售,零售點包括千色店、Aeon、一田、永安、UNY、荷花集團和其他公司的母嬰店等。今年,更開始出口到巴西等拉丁美洲國家。在外國,該公司採用Kidsme的品牌名稱;在內地,則同時使用Kidsme和「親親我」。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尹錦恩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