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如果1991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第一次電視直播的戰爭,那麼敘利亞亦很可能成為首場由社交媒體推波助瀾的戰爭。美國指敘利亞政府軍發動化武襲擊的證據,包括「社交媒體上的報告」。社交媒體的非凡影響力毋庸置疑,但將如何改變資訊傳遞,卻值得深思。
網絡成兩派角力場
只要在YouTube輸入「Syria War」搜尋,即可找到大量敘利亞內戰片段,上載者除反對派外,亦有政府支持者。8月21日大馬士革市郊懷疑發生化武襲擊後不久,YouTube便湧現逾百段現場片段,正是這些片段把一直作壁上觀的西方推向開戰邊緣。
據《外交政策》記者David Kenner描述,該批片段是敘利亞反對派冒生命危險拍攝,部分拍攝者更因此死亡。在流亡海外敘利亞反對派協助下,片段迅速傳播全球。敘利亞反對派一直有系統地組織民間拍片上載YouTube,希望影響國際輿論,結果這批片段真發揮作用。
但大量第一手資訊是否意味着我們更接近真相?敘利亞戰場近年早已由地面發展至社交網絡,反對派和政府都在facebook、Twitter及YouTube打資訊戰。同一宗事件,落在兩派手中往往可以演繹出截然不同的故事。一宗爆炸,政府可能將之定性為「外國恐怖分子所為」;但反對派或稱之為「替天行道」。這都說明了,單憑影像難以得知全部真相。
各自詮釋 真相難辨
傳統媒體很多時也要倚賴這些「第一手資訊」作報道,但敘利亞大量的社交媒體資訊早已令記者疲於奔命。《紐約時報》甚至要開設專頁「Watching Syria's War」來處理敘利亞網上片段,嘗試分清真假。David Kenner的報道雖然同情反對派,但也不忘指出,在觀看這些片段時不能忘記拍攝者都抱着特定目的,並非單純呈現真相。以8月21日化武襲擊片段為例,有分析便質疑片段只拍攝婦孺屍體,可能便是經過刻意安排,旨在引起同情。
1991年波斯灣戰爭,有線新聞網絡全天侯現場直播報道,鋪天蓋地的戰爭影像叫人喘不過氣。法國學者Jean Baudrillard卻寫了本名為《波斯灣戰爭不曾發生》的書,質疑經傳媒剪裁過的戰爭影像令人難以貼近真相。社交媒體的快速傳播「第一手資訊」,其實並未令真相更容易獲得。
林康琪
網絡成兩派角力場
只要在YouTube輸入「Syria War」搜尋,即可找到大量敘利亞內戰片段,上載者除反對派外,亦有政府支持者。8月21日大馬士革市郊懷疑發生化武襲擊後不久,YouTube便湧現逾百段現場片段,正是這些片段把一直作壁上觀的西方推向開戰邊緣。
據《外交政策》記者David Kenner描述,該批片段是敘利亞反對派冒生命危險拍攝,部分拍攝者更因此死亡。在流亡海外敘利亞反對派協助下,片段迅速傳播全球。敘利亞反對派一直有系統地組織民間拍片上載YouTube,希望影響國際輿論,結果這批片段真發揮作用。
但大量第一手資訊是否意味着我們更接近真相?敘利亞戰場近年早已由地面發展至社交網絡,反對派和政府都在facebook、Twitter及YouTube打資訊戰。同一宗事件,落在兩派手中往往可以演繹出截然不同的故事。一宗爆炸,政府可能將之定性為「外國恐怖分子所為」;但反對派或稱之為「替天行道」。這都說明了,單憑影像難以得知全部真相。
各自詮釋 真相難辨
傳統媒體很多時也要倚賴這些「第一手資訊」作報道,但敘利亞大量的社交媒體資訊早已令記者疲於奔命。《紐約時報》甚至要開設專頁「Watching Syria's War」來處理敘利亞網上片段,嘗試分清真假。David Kenner的報道雖然同情反對派,但也不忘指出,在觀看這些片段時不能忘記拍攝者都抱着特定目的,並非單純呈現真相。以8月21日化武襲擊片段為例,有分析便質疑片段只拍攝婦孺屍體,可能便是經過刻意安排,旨在引起同情。
1991年波斯灣戰爭,有線新聞網絡全天侯現場直播報道,鋪天蓋地的戰爭影像叫人喘不過氣。法國學者Jean Baudrillard卻寫了本名為《波斯灣戰爭不曾發生》的書,質疑經傳媒剪裁過的戰爭影像令人難以貼近真相。社交媒體的快速傳播「第一手資訊」,其實並未令真相更容易獲得。
林康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