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石油幫涉貪落馬 習李應反腐改革並進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03日 06:35
2013年09月0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中石油4名高層和前任董事長蔣潔敏相繼涉嫌貪腐受查,除了顯示中央反腐不僅打蒼蠅,也打大老虎之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國企已經成為既得利益集團,變成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絆腳石,中石油乃市值數以萬億元計的超級國企,現在「石油幫」的頭面人物紛紛涉貪落馬,除了追究他們相關責任,中央應將之視為突破口,一舉整頓石油產業,解決石油系統諸多問題,並帶動整體國企改革。把反貪腐與改革結合起來,有望出現一個新局面。


搬動石油幫

習李「不怕出點事」

較早前4名中石油高層相繼捲入貪腐調查,已經哄動官商政界,到曾任中石油集團董事長的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委員會(國資委)主任蔣潔敏「涉嫌嚴重違紀」,加入受查行列,顯示中央的反貪力度非同小可。因為中石油這類超級國企,頭面人物都有後台,以蔣潔敏為例,在石油系統工作逾四分之一世紀,與前任兩名政治局常委曾慶紅和周永康素有淵源,今年3月調任國資委主任之前,他實際上是石油幫的總管,十八大時又晉身中共中央委員,以蔣潔敏等人的背景和官商位階而出事,折射出來的意義,遠遠超過他們涉及的貪腐行為。


首先,內地奉「穩定壓倒一切」為行事圭臬,這種思維在胡溫時代尤為突出,謹小慎微之下,許多問題未能及時處理,就國企而言,結果是讓它們坐大惡化至「權貴資本主義」。這是害怕出事的結果。各方既得利益集團大概也看到這個死穴,拉幫結派自行其是,前任總理溫家寶慨嘆過的「令不出中南海」,是他曾經面對的處境;習近平與李克強上場後,雖然內外政策仍然力求穩定,但是似乎習李「不怕出點事」。例如與日本就釣魚島爭議的對抗,以及較早前一度收緊貨幣供應而使銀行叫苦連天等,今次同時對付4名中石油高層,調查蔣潔敏,就不怕石油系統可能出亂子,而劍指石油幫總後台也呼之欲出,對政壇、權力結構的震盪和牽動極大,習李並未視為首要考慮。因此,經此一役石油幫會否被瓦解,值得注意。


習近平在十八大甫當選總書記,即矢言反貪腐,其後南下廣東,走1992年鄧小平南巡推動改革的足迹,可以說,反腐與改革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兩大主軸。


衆所周知,11屆三中全會以來,30多年改革開放,打造出許多體積龐大的國有企業,當時在打破大鍋飯、實施股份制、按市場原則運作的轉型中,改造國企是改革成功的一面,參與者更被冠以「改革者」之名。但是時移世易,現在的國企已經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當年參與國企改造的人,現在成為既得利益者,他們只看到自己的利益、集團的利益,抗拒繼續深化改革,不少更異化為權貴的命運共同體,綁架了中國的發展方向,俄羅斯國有資產僅極少數人巧取豪奪而去的局面,會否在中國重現,已經成為現實問題。


歷年來,中石油隨着中國經濟發展,這個控制着中國能源供應的國企,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巨大集團,這些年,石油系統問題罄竹難書,蔣潔敏與其他高層人物負面傳聞也不少,但是中央對這個獨立王國,未能動其分毫。今次,石油幫出事,中央在處理違規、違紀行為之餘,會否趁機對中石油和石油產業進行改革,值得關注。


搬開絆腳石應順勢而行

整頓中石油和改革產業

石油在中國,並非能源那麼簡單,中共建政之後,開始自行勘探開採石油,先後開發建設了大慶、勝利、大港、遼河等幾個油田,「鐵人」王進喜就是在大慶油田建設中,被樹立為勞動模範的人物,所代表自力更生和犧牲精神,至今仍然被推崇。石油產業在當時的背景下,也面對包括油源枯竭等問題,1979年11月25日,渤海灣的急風巨浪掀翻一座石油鑽井,72名工人遇難,當時主管石油事務的副總理康世恩一度被追究領導責任以外,中央趁勢改革石油產業。


今次中石油出事,雖云導火線是人員貪腐,不過,石油系統種種問題才是貪腐的深層原因,中央要查辦相關人員,相信問題不大,即使有更高層人物牽涉,只要中央決心貫徹「無論職位多高也會一查到底」的方針,不怕所謂「出點事」,則相關人等也要付出代價。不過,中央更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整頓中石油和整個產業,例如,發生溫州動車事故,中央趁機搬動原鐵道部長劉志軍之外,現在鐵道部朝向市場化轉型改革,就是中央利用時機的結果。石油幫出事,也提供了類似機會,中央只要順勢而為,就可以使石油產業出現新局面。


35年前舉行11屆三中全會,確立改革開放路線,扭轉了中國的命運,今年稍後將舉行18屆三中全會,中國的改革在35年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既得利益集團的抗拒,已經使改革難以推行下去,而現在的中國經濟體制運行發展至最劣質的「權貴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能否持續下去,已經是一大疑問。根本解決之道,當然是改革政治體制,若仍然等待時機,則中央藉查辦個別國企(例如中石油)的貪腐事故,一併推行產業改革,是順理成章的事。若已經搬開了中石油和產業改革的絆腳石,而中石油依然故我,這是失時失策,不對也不應該。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