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最近幾名泛民議員接受邀請前往法國參觀飛機公司的事給人翻了出來,辯來辯去說不清,最後唯有慨捐5萬大元希望了結。事情炒作大概到此為止,但卻不是一個了結。因為記錄在案,而且捐款代表當事人也承認有失當之處,來日方長,這些事件在未來的政治歲月裏,不知會給人翻多少次舊帳!
這些款待事件,過去已經有長遠歷史,在此不必舊事重提、仔細分析,重點反而應該思考泛民自己的政治定位,甚至未來的政治前途。
泛民幾位議員的氣急敗壞,力竭聲嘶,不是那幾天所謂的「豪邀法國」,而是被人隨手拈來就可以指出的雙重標準。泛民在過去的非常長時間,只是扮演政治檢控官的角色,而官員就成為被告欄的被告。真正的法庭審案,還有法律條文和過去案例可稽,但政治檢控,則以大聲夾惡為準。泛民用的策略,來來去去就是那幾招板斧。首先是鉅細無遺的一層層追問,接着是盡量往外一圈圈的牽連,跟着是把標準定得比白紙更白!有這三招,其實已經無往而不利,但最要命的是把香港法院的一條判案原則倒轉過來:疑點利益不歸被告人!100條問題內,有99題解清,1題成疑,也照樣入罪判刑。玩這種政治審判遊戲,坐在政治檢控官位置的泛民,他們當然優而為之,坐在被告欄的政府官員,雖是苦不堪言,但也無奈接受。
政府也會據理力爭 不會逆來順受
這種不對等的政治遊戲規則,令到政府經常處於被動捱打的狀况,久而久之,就變成弱勢政府。當然,這種政治遊戲規則不是一成不變,官員不一定要坐上被告的位置,又或者可以成為替被告辯護的大律師,不但可以雄辯滔滔為被告辯護,也可以向控方證人提出質問,甚至反客為主,向控方提出指控。行政長官日前落區時,連番提出強硬的回應,其實就是打破這種一面倒不公平的政治遊戲規則。事情成為政治事件,關鍵遠遠不止是指為人師表者不應粗言穢語,警察執勤時不應被無理指罵,又或者廉署不應被用來做政治宣傳工具等事例,而是政府也會據理力爭,不會逆來順受!當泛民慣常享受着這種一面倒政治優勢的遊戲規則被改寫時,他們就被刺中神經,反應激烈,指行政長官撕裂社會。在泛民的眼中,言論表達的權利,只是適用於社會部分人士,簡而言之,這就是雙重標準。而這種雙重標準,就是對檢控官和被告是截然二分,檢控不應受到反駁和質疑,更遑論被反控。泛民甚至不安於當政治檢控官的角色,他們最樂意見到的場景,就是化身為粵語長片,手拿藤條的陶三姑,而政治對手就是楚楚可憐、只有揸耳仔份兒的馮寶寶。
但這種政治場景不會一成不變,當被告可以聘請資深大律師當代表,馮寶寶也會有長大成人的一天,這種完全不對等的地位會被改寫。更重要的是,泛民的朋友,是不是年年月月,都只是想做「有你講,無人講」的政治檢控官,是否也想當一當明察秋毫、公正嚴明的「大老爺」?是不是對當凶神惡煞的大配角有點厭倦,想不想當一下傾倒眾生的男女主角?
泛民爭了幾十年,問題不在於只是爭一個單一議題,而是爭到又怎麼樣?爭到又如何?好了,如果2017年落實了行政長官普選,泛民如何自處?
喬曉陽月前在深圳的講話,明確指出跟中央對抗的人不能當特首。誰跟中央對抗,喬曉陽沒有明言,而事實上,「泛民」和「跟中央對抗」也不是一個全等號。而喬曉陽更留下伏筆,過去的對抗也不完全等於未來對抗。言下之意,最後決定還得要聽其言,觀其行,要經時間考驗。所以泛民對未來行政長官普選,還是充滿憧憬。
北京中央政府是否信任,是否肯委任,這固然是一個大問題,就算撇除這個問題,泛民自己有沒有執政的企圖和信心,更是一個大問題。今次「豪邀法國」本身只是小事一樁,但卻可以讓我們清楚看到,當言辭鋒利的檢控官步落檢控台時,就是那麼閃爍其詞,不堪一擊,當陶三姑失掉手上的藤條時,就是那麼虛有其表,外強中乾。而事實上,類似「豪邀法國」這一類雙重標準的例子,在過去十幾年,真的罄竹難書、數不勝數。但當依靠這種「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的雙重標準遊戲規則過了幾十年生活,要放棄這份優差,又是談何容易。
過去一直有一觀點,是泛民因為不能執政,所以就只能玩這種「政治檢控」的遊戲,但把因果倒過來思考一下,一樣是言之成理。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這些款待事件,過去已經有長遠歷史,在此不必舊事重提、仔細分析,重點反而應該思考泛民自己的政治定位,甚至未來的政治前途。
泛民幾位議員的氣急敗壞,力竭聲嘶,不是那幾天所謂的「豪邀法國」,而是被人隨手拈來就可以指出的雙重標準。泛民在過去的非常長時間,只是扮演政治檢控官的角色,而官員就成為被告欄的被告。真正的法庭審案,還有法律條文和過去案例可稽,但政治檢控,則以大聲夾惡為準。泛民用的策略,來來去去就是那幾招板斧。首先是鉅細無遺的一層層追問,接着是盡量往外一圈圈的牽連,跟着是把標準定得比白紙更白!有這三招,其實已經無往而不利,但最要命的是把香港法院的一條判案原則倒轉過來:疑點利益不歸被告人!100條問題內,有99題解清,1題成疑,也照樣入罪判刑。玩這種政治審判遊戲,坐在政治檢控官位置的泛民,他們當然優而為之,坐在被告欄的政府官員,雖是苦不堪言,但也無奈接受。
政府也會據理力爭 不會逆來順受
這種不對等的政治遊戲規則,令到政府經常處於被動捱打的狀况,久而久之,就變成弱勢政府。當然,這種政治遊戲規則不是一成不變,官員不一定要坐上被告的位置,又或者可以成為替被告辯護的大律師,不但可以雄辯滔滔為被告辯護,也可以向控方證人提出質問,甚至反客為主,向控方提出指控。行政長官日前落區時,連番提出強硬的回應,其實就是打破這種一面倒不公平的政治遊戲規則。事情成為政治事件,關鍵遠遠不止是指為人師表者不應粗言穢語,警察執勤時不應被無理指罵,又或者廉署不應被用來做政治宣傳工具等事例,而是政府也會據理力爭,不會逆來順受!當泛民慣常享受着這種一面倒政治優勢的遊戲規則被改寫時,他們就被刺中神經,反應激烈,指行政長官撕裂社會。在泛民的眼中,言論表達的權利,只是適用於社會部分人士,簡而言之,這就是雙重標準。而這種雙重標準,就是對檢控官和被告是截然二分,檢控不應受到反駁和質疑,更遑論被反控。泛民甚至不安於當政治檢控官的角色,他們最樂意見到的場景,就是化身為粵語長片,手拿藤條的陶三姑,而政治對手就是楚楚可憐、只有揸耳仔份兒的馮寶寶。
但這種政治場景不會一成不變,當被告可以聘請資深大律師當代表,馮寶寶也會有長大成人的一天,這種完全不對等的地位會被改寫。更重要的是,泛民的朋友,是不是年年月月,都只是想做「有你講,無人講」的政治檢控官,是否也想當一當明察秋毫、公正嚴明的「大老爺」?是不是對當凶神惡煞的大配角有點厭倦,想不想當一下傾倒眾生的男女主角?
泛民爭了幾十年,問題不在於只是爭一個單一議題,而是爭到又怎麼樣?爭到又如何?好了,如果2017年落實了行政長官普選,泛民如何自處?
喬曉陽月前在深圳的講話,明確指出跟中央對抗的人不能當特首。誰跟中央對抗,喬曉陽沒有明言,而事實上,「泛民」和「跟中央對抗」也不是一個全等號。而喬曉陽更留下伏筆,過去的對抗也不完全等於未來對抗。言下之意,最後決定還得要聽其言,觀其行,要經時間考驗。所以泛民對未來行政長官普選,還是充滿憧憬。
北京中央政府是否信任,是否肯委任,這固然是一個大問題,就算撇除這個問題,泛民自己有沒有執政的企圖和信心,更是一個大問題。今次「豪邀法國」本身只是小事一樁,但卻可以讓我們清楚看到,當言辭鋒利的檢控官步落檢控台時,就是那麼閃爍其詞,不堪一擊,當陶三姑失掉手上的藤條時,就是那麼虛有其表,外強中乾。而事實上,類似「豪邀法國」這一類雙重標準的例子,在過去十幾年,真的罄竹難書、數不勝數。但當依靠這種「有口話人,無口話自己」的雙重標準遊戲規則過了幾十年生活,要放棄這份優差,又是談何容易。
過去一直有一觀點,是泛民因為不能執政,所以就只能玩這種「政治檢控」的遊戲,但把因果倒過來思考一下,一樣是言之成理。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張志剛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