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李克強經濟學」的前身是「克強指數」。李克強在2007年任遼寧省委書記時,自稱喜歡通過耗電量、鐵路貨運量和貸款發放量3個指標分析經濟狀况,《The Economist》將其命名為「克強指數」。
今年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採取的經濟政策亦頗具新意,有經濟學家歸納為「李克強經濟學」,包括無大規模刺激計劃、去槓桿化與結構性改革。這個觀點一經提出,立刻受到市場追捧,一時成為熱詞。
平心而論,「李克強經濟學」的說法有助於媒體傳播,但主體並不完全是他個人,不妨認為是李領導下的新一屆政府。解讀「李克強經濟學」,就是歸納新一屆政府的執政思路。而通過分析已經召開的21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可以對「李克強經濟學」進行新的解讀。
根據《國務院工作規則》,國務院常務會議由總理召集和主持,一般每周召開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的議題,上會前要經過充分調研論證。李克強上任以來,已經召開了21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內容涵蓋40多個議題。
歸納21次會議,「改革」議題出現頻率最高。10餘個改革議題中,涉及行政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改革,農業改革、鐵路投融資改革、養老服務改革等。在官方公布的消息中,「改革」一詞出現近百次,是出現次數最多的詞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