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被認定一對11歲談戀愛?(9-13歲)長青網文章

2013年09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9月04日 06:35
2013年09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兒子和鄰座女同學由幼稚園開始就十分要好,小時候更笑說要娶她,但當時我們只一笑置之。偶然會聽兒子提到她,也有時隨口問好。最近另一名同學的媽媽跟我說,班上各人早認定他們是一對,還用老公老婆稱呼,這下令我呆了,因為兒子今年才11歲,我不想打草驚蛇,也擔心愈鬧愈僵,請問應怎樣應付才好?


首先,這件事可分兩方面來考量﹕爸媽具體的擔心是什麽呢?孩子的「戀愛」影響是什麽呢?

不少爸媽一聽到孩子「戀愛」,就想到成年人戀愛形式中面對的婚姻、家庭、經濟等考慮,怕孩子貿然闖禍,大好前程斷送,能力又不足以收拾爛攤子。


重新審視對孩子了解程度

在這時刻,爸媽必須冷靜思考﹕我有多理解自己的孩子?他的興趣、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我能把握多少?他會對哪些事物感到好奇?他有哪些好朋友?他平時探求事物和待人接物的態度如何?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的了解,一來可以確定對他的能力和理解的認知,例如這孩子是大情大性,還是比較謹慎?有很多朋友還是比較內向?喜歡照顧人?應付朋輩的壓力如何?再想這件事的影響力,真的如別的爸媽說得那麼嚴重嗎?

教導孩子兩性認知方向

然後,爸媽要仔細想想教養孩子在兩性認知上的方向如何。現今社會,要孩子未到18歲前完全不想異性,是不可能的。孩子開始對異性有一些朦朧的好奇感覺,是正常不過的事,說明孩子長大了,對自己的性別有認同,對異性也產生認識的欲望,這基本上與尋求其他知識沒什麼兩樣。所謂戀愛,概念也是模糊不清的,很單純的只覺得和對方在一起很愉快,就覺得有吸引力,隨着孩子在各方面不斷成長,於思想、志趣、性格等方面都會起變化,「情」也會隨之變化。然而爸媽最擔心的是孩子一時衝動不計後果而莽撞行事。


在孩子來說,他對被取笑一事的感受和處理態度如何?這年紀的孩子注重自己的形象,對朋輩評論大都十分在意,對各種壓力亦十分敏感,所以爸媽切忌鹵莽地採取一刀切的態度,令孩子壓抑自然的情緒或以反叛來證明自己長大了,效果只會適得其反。


多輕鬆交流 不宜嚴肅說理

這時爸媽最好不要用嚴肅說理的口脗,而是以輕鬆交流、開放態度,讓孩子願意和爸媽談論自己日常和不同同學相處的瑣事,爸媽也應該鼓勵他和異性正常交往,從而多跟孩子分享自己和朋友交往的經驗,例如在交往中尊重對方的人格,相互學習、幫助;與異性單獨接觸時,要注意禮貌和分寸,避免曖昧,也要向不合理的要求或調笑,清楚地說「不」。


鼓勵參與集體活動

此外,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一來有益孩子身心、發泄其充沛的精力,也令孩子擴大社交圈子,認識不同的同性、異性朋友,鼓勵孩子根據個人興趣,發展不同的愛好,自然不會把一整副心思都放在戀愛上。


資料提供﹕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教育主任周卉卉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