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首梁振英上任逾一年來矢言要解決令他煩惱甚至失眠的劏房問題,去年成立的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昨終推出長遠房策諮詢文件,諮詢期3個月,建議每年平均建屋4.7萬個單位,包括六成公屋及居屋,以助基層上樓置業。不過,文件並無全面取締劏房時間表,改為提出將住宅或綜合樓宇的劏房發牌「規範化」,只要合乎防火安全及衛生便可長遠經營,工廈劏房則要取締。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承認,發牌後,劏房租金將會因此上升。
過去10年,港府曾推出不同房屋供應指標,1997年,前特首董建華建議建屋8.5萬伙,讓七成家庭置業;曾蔭權時代房屋供應則減少至3.5萬伙(1.5萬伙公屋及2萬伙私宅)。由於房屋嚴重短缺,公屋輪候冊申請數目逾23萬,全港有逾7.5萬個基層家庭,蝸居劏房甚至工廈劏房。
長策會經10個月討論,昨公布諮詢文件,定出未來10年本港總樓宇供應目標為47萬個單位,平均每年建屋4.7萬,六成為公營房屋。
「一劏四」勢取締 政府認或加租
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稱,房屋問題嚴峻,已造成社會分化,對於全港逾7.5萬間劏房及天台屋,他說,長遠而言,政府應增加公屋回應訴求,但建屋需時,為確保劏房居民安全,文件建議為住宅劏房發牌或作業主登記。他稱,發牌條件包括考慮劏房結構、消防安全及衛生狀况。他認同問題不簡單,發牌將會需時,亦可能令劏房租金因此上升,社會要有所共識。
報告並無交代發牌劏房的具體要求,根據屋宇署7月發表的指引,合乎消防及衛生規格的劏房,分隔單位時要預留闊1.05米的消防通道,另外每間劏房要有窗戶,廚房亦可採光等(見圖)。因此,「合法」劏房一般只可「一劏二」或「一劏三」,現時出現「一劏四」或以上的劏房,勢無法獲發牌面臨取締。
張炳良說,工廈劏房一定不會獲發牌,屋宇署會加強打擊。長策會又建議,若市區有合適臨時空置地,可研究興建過渡性住房。政府消息稱,由於劏房數目龐大,政府內部未能評估最終能否全面取締違規劏房;對於建造臨屋,則認為臨時空置地應最少可用兩年或以上,否則會浪費資源。
市區空置地研建過渡房
有長策會委員透露,文件出台前,房屋局抗拒就劏房「規範化」,認為劏房難以取締,又擔心市場對「合格劏房」需求增加,助長業主加租,並要為「不合格劏房」住戶物色安置單位,加劇房屋問題,因此報告書最終沒有列出更具體發牌內容。
測量師學會副主席何鉅業認為,若政府是按目前《建築物條例》的標準,要求所有劏房符合條例要求,根本是非務實的做法,因為只有絕少數的劏房能符合最嚴謹標準,但政府又未有決心全面取締,建議政府在兩者之間取平衡,建立新一套準則,容許部分安全劏房存在。社協主任何喜華認為,政府需要先妥善處理安置問題,才可提出規範劏房執法,否則只會加劇劏房戶住屋困難。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回應 (0)